不管是从收藏方面还是研究领域来说,都是如此。
“都说好了,东西先收藏在燕大图书馆,只有研究会的成员有权限借阅。”
陶父听他这么说点了点头,“那就行。
就那一份东西,别最后成了一笔糊涂账,怪可惜的!”
三人正说着话,陶玉书停了下来,小步快跑留住了不远处正打算离开的老者。
“王老师,王老师,您留步。”
燕师大的王福仁是林朝阳(中国)文学研究会的第一批会员,他是燕师大的教授,主攻的研究领域是现代文学。
当年陶玉书在燕师大读书时,是他的学生。
刚才在大会上人多嘴杂,陶玉书来不及和这位老师多聊,这会儿大会结束了她打算请对方到家里吃过饭。
回到朗润湖公寓,林朝阳亲自下厨。
陶玉书陪着王福仁这位昔日恩师聊天,王福仁谈起往事满心唏嘘。
陶玉书是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在她那一届学生里,也是最聪慧、最努力的。
毕业时她去了文学杂志当编辑,几个老师还曾经讨论过,感觉有些大材小用了。
以陶玉书的勤奋和天分,完全可以在更大的领域发光发热,比如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比如走上仕途。
过了几年,陶玉书当编辑取得了一些成果,挖掘了不少新人、新作,在燕京文学界成了颇有名气的编辑。
几个老师谈起时,少了些遗憾,觉得当编辑也挺好。
之后再听说陶玉书的消息,就是从其他学生的口中了,说陶玉书去了香江做生意。
那些年,上过大学的知识分子往国外跑的多得是,香江去的人不多,也不少,老师们得知这个消息也没什么感觉了。
一直到前几年,国家宣布要搞浦东大开发,那一阵新闻见天儿的播着关于沪上和浦东的新闻。
某一天,陶玉书就这样出现在了央视《新闻联播》的画面上,曾经的老师和同学们以这样的形式再次见到了她。
“大家都没有想到,玉书现在事业做得这么成功,说起来跟做梦一样。”
王福仁谈起这些年对陶玉书的关注,语气充满了感慨。
陶父通过其他人的视角感受着女儿这些年来的事业发展,也不免有些动容。
“她是运气好,有朝阳愿意支持她。
这么多年夫妻俩风风雨雨,患难与共。”
王福仁笑着说道:“是啊。
玉书年轻的时候漂亮,背地里系里那群小兔崽子都说她是我们中文系的校花,是不少小年轻的梦中情人呢。
得知她结婚的消息,不知道有多少小伙子黯然失落。
后来她和朝阳的爱情故事还在我们学校传过一段时间,哪怕现在看,他们两口子也是那一代人的爱情楷模了。”
老师提起当年学时的事,陶玉书难得流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小儿女之色。
王福仁谈兴颇高,接着说:“我还记得那年他们小两口来我们教师家属楼,看望我们几个老师。
那时候好像朝阳的《小鞋子》才刚发表,得到了不少好评呢。
当时是在侯老师家里吃的饭,一晃都多少年了。
没想到,今天我居然成了朝阳的文学研究会的会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