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过后,洪子成代表林朝阳(中国)文学研究会接受了林朝阳的馈赠。
林朝阳捧出一箱泛黄的手稿,态度郑重的交到洪子成手中,那些手稿边缘卷曲,墨迹深浅不一。
洪子成辨认出“渡舟记”
、“人间正道是沧桑”
等字样,角落里散出的一两页稿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这些都是林朝阳多年来积攒下来的手稿,对于台下他的拥趸们而言,无异于是稀世珍宝,许多学生们抻着脖子往台上看去,眼中满是渴望。
捐赠仪式结束后,林朝阳走下台,坐回位子上,陶玉书忍不住搂住他的胳膊,满脸骄傲。
这时候大讲堂主席台的幕布被落下,台下学生们响起嗡嗡之声,大家本以为成立大会到刚才就结束了,可主持人却没宣布,反而拉上了幕布。
就在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时,从舞台侧边走上来一位报幕员:
下面请大家欣赏话剧《天下第一楼》。
此话一出,会场内的嗡鸣声猛然爆发,大家没想到今天的成立大会居然还安排了演出,而且还是话剧演出。
《天下第一楼》!
在场的年轻学生们有一些人都没听过这部话剧,有些是听说过,但没看过,只有那些燕大教授、老师和上了岁数的文学爱好者才了解这部话剧当年所创造的辉煌。
这正是当年林朝阳为燕师大的学生剧社所写的话剧,一经公演,轰动了燕京高校界,引得无数高校学子竞相争看。
后来更是被人艺相中,搬上了首都剧场的舞台,成为了人艺八十年代之后少有的扛鼎之作,每逢公演必定一票难求。
在那之后,《天下第一楼》又在燕师大的学生话剧舞台上演出了好几年,一直到85年燕京高校的话剧热冷却之后,才逐渐被燕京高校的学子们所淡忘。
到了最近几届学生,除了一些喜爱话剧的学生,已经很少有学生知道这部话剧了。
嗡鸣声持续了十几秒钟,舞台音响里传来了女声旁白。
“1917年夏,清朝的最末一个皇帝在子民们‘帝制非为不可,百姓思要旧主’的呼声下,由辫儿帅张勋保驾,又坐了大宝。
紫禁城内外的遗老遗少们顿时打了鸡血般兴奋起来,翻腾出压在箱底多年的朝衣、续上真真假假的辫子,满大街跑的都是祖宗。
……”
随着女声旁边,台上的大幕缓慢拉开,台下的学生们逐渐安静下来。
正阳门下,市井繁华,汇聚京师菁华。
老字号“福聚德”
开门迎客,生意兴隆。
门脸儿正中门楣上并排挂着三块匾,分别是“福聚德”
、“鸡鸭店”
、“老炉铺”
。
饰演学徒的龙套坐在前厅的大木盆前手脚麻利的拔着鸭毛,沿墙一排木架子上挂着开好生的鸭胚子,鸭子都吹好了气,抹上了糖色。
前厅右边是福聚德的百年烤炉,红砖落地,炉火常燃。
炉口有一副对联:金炉不断千年火,银钩常吊百味鲜。
舞台以外的“街上”
隐约传来茶楼的锣鼓声,间或有说笑、猜拳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