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参见父皇。”
杨傲起身行礼。
“太子,这是怎么一回事?”
杨广问。
杨傲使了个眼色,就见卫玄出列手持名册,开始宣读科举制一案的处理结果。
涉及人员之多,大小官员之多,连杨广都倒抽一口冷气。
之后便是房玄龄,宣读新官名单,数量同样多。
“陛下,刑部查办讲究证据,人证物证齐全!”
“而且一路查下去,罢官官员也参与其中。”
“大理寺验证无误,均没有误判,一切都按大隋铁律行事。”
众多官员相继表态。
“是吗?”
杨广声音一沉。
“陛下,如若不处置,那大隋铁律有何意义?”
就连虞世基都表态了。
杨广又大致看了一眼。
朝中权臣和重臣,几乎都站在杨傲身边。
闹腾的官员,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尔等也敢喊冤?”
杨广怒斥一声。
哭喊的一众官员,人都傻了。
他们本想着用这个阵仗惊住杨广,让其妥协草草收场。
再不济,也可以保住一些官员,从而削弱杨傲权势。
而且杨广当初就吃这一套,当初的架势还没有如今的大。
谁曾想,杨广竟是这个态度?
“尔等若是胡闹,那就都别干了,省得朕心烦!”
杨广又道。
这话一出,一众官员脸色煞白。
就连杨傲都愣了一下。
好家伙,这些官员还真不能撤。
撤了的话,朝堂就动荡了。
就算要换,也需要一个过程。
这些人可是和地方官不同。
不过这些官员也吃不准,毕竟各个地方官员都可以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