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验的带着没经验的,先来内城的百姓带着后来的百姓,大家都在互相帮助。
村西头的李大爷蹲在红薯地里,浑浊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粗糙的手掌捏着红薯藤尖来回打量。
“选这种带三个节的嫩藤”
。
他突然咧开嘴,露出两颗豁牙,冲旁边弯腰剪藤的张婶晃了晃手里的青藤。
“我的地里就是用这法子,一根藤长出去那么长啊!”
他说着“咔嚓”
剪下一段,指尖沾着的泥土簌簌落在裤腿上。
张婶直起腰捶了捶背,额角的汗珠顺着皱纹滑进衣领,她扯着围裙角擦了把脸,冲远处的小琴喊。
“妮儿,把地头那筐草木灰抱过来!”
十六七岁的小琴蹦跳着跑来,辫梢的红头绳在阳光下晃成一团火焰。
“婶子,我昨儿看见你家地窖的红薯堆得比人还高!”
“傻丫头,那得先把土整松咯!”
李大爷抄起锄头在新开的荒地上刨出浅沟,土块在锄头下碎成金褐色的粉末。
“插藤要斜着插,露出半节芽眼——”
他示范着将藤节按进土里,拇指和食指捏住藤尖轻轻往上提,“瞧见没?这样根须长得快。”
小琴有样学样地埋下藤苗,忽然指着自己歪歪扭扭的扦插垄笑出酒窝。
“我这垄像不像蚯蚓爬过?”
张婶往沟里撒着草木灰,鼻尖萦绕着泥土混着草木灰的辛香,她用指节敲了敲小琴的手背。
“别贫嘴,赶紧给你李大爷的苗浇点生根水。”
说着从井边提起木桶,清水泼在新栽的藤苗周围,溅起的泥点星星点点落在裤脚。
在城池西边的地方,一缕缕炊烟缓缓升起,仿佛被槐花香包裹着,轻轻地飘向这边。
李大爷正蹲在垄间,专注地检查着每一株藤苗。
他那布满老茧的手指,轻柔地拨弄着叶片,仔细观察着它们的生长情况。
“嗯,这一株长得不错,那一株也还可以……”
李大爷喃喃自语道:“明早再给它们盖上一层薄土,这茬苗肯定会长得很旺盛。”
小琴则蹲在旁边,认真地给每一株苗培土。
她的发梢不小心沾上了一片草叶,但她似乎并未察觉,只是突然抬起头,满脸期待地问。
“大爷,等红薯熟了,您能教我烤红薯窖吗?”
李大爷听了,先是一愣,随即便哈哈大笑起来。
他笑得肩膀直颤,眼角的皱纹也被挤成了核桃壳一般。
“当然可以啦,小琴!
等你婶子蒸了红薯干,咱们就可以换着吃啦!”
李大爷爽快地答应道。
红薯大家都见过,都有种植的经验,但是像玉米和土豆这样的庄稼,大家都没见过。
只是听说这两种产出来的产量高,一亩地就能养活一家人。
大家伙也是盯着这些庄稼看,就盼着能多结出来一点!
来年有了经验之后,还能将这两种庄稼挪到自己的地里种,那往后就算要交税,也不愁交完税之后一家人都没饭吃!
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