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一生也见过不少读书人。
无论是当初科举考试时候的同伴,还是在翰林院的同事,更或者是自己的恩师,手下的学子。
都未曾说过如此深思的话。
简简单单四个字似乎概况了无穷的东西。
与面前的青年相比,很多读书人大多学问虽高,却空谈无补,有些人能干,却心术不正。
而王昭这寥寥数语,竟将学、知、行三者融通一体,让他豁然开朗。
“敢问辛公子,这‘知行合一’之说,出自何人之手?”
王昭笑道:“家师云游四海,有感而发,留与我等自省之用。”
他自然不会真把王阳明的名字搬出来,只笼统地提了个“家师”
。
倒让文关敬更添敬意。
原来辛公子背后,竟还有一位隐士高人。
“好,好一个‘知行合一’!”
文关敬长叹一声,“老夫从教三十年,自以为见多识广,今日却为公子所启,实乃三生有幸。”
他说着起身,亲自将王昭拉至案前:“辛公子,安小姐,今日能与二位相识,乃庆阳府文运之幸。
还望两位莫要嫌弃,若有暇时,常来府学教导一下诸生。”
周围的官员都神色复杂地看着王昭。
能坐在这里的都不是草包。
王昭口中的知行合一,他们也或多或少地心有感悟。
能得到学政大人的赏识他们不是不嫉妒。
但能达到王昭的水准自然是没有的。
那位县令之子更是面色青白交错,咬着牙却说不出一句话。
现在的他愈发的感觉自己闯了一个大祸了。
原本他以为,只要自己县令之子的身份在手,今日不过走个过场。
就会被放了,可现在。。。。。。。。。
他只能尽量的不让学政大人发现自己。
这时候王昭连忙拱手行礼:
“大人谬赞,在下也是才识浅陋,可不敢妄语教化之责。”
心中纳闷道。
能跟你出来说几句话就已经很给面子了,你咋还要强行留我到这里呢。
在他们交谈之时。
下方学子陆续将词作呈上,文关敬随意翻阅几篇,起初还含笑点评,待看得多了,却愈发感觉乏味。
这些词虽不乏工整对仗,意境也算清雅,可有了王昭那首佳作在前,眼下这些便显得庸常无趣,句句平稳,却无一词能动心。
更何况之前与王昭二人的交谈也让他十分满足。
想要回府好好思虑一番,
文关敬舒展了一下眉头,合上面前词本折页,轻轻放回案上,淡淡道:
“诸位学子心思可贵,但有辛公子珠玉在前,此番词会似乎有些强人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