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队伍就是这样,有分歧,但最终都能做到求同存异,
并不会因为职务的高低,而不讲究民主。
而军团长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选择相信王福山他们的判断。
另一方面,就算得到那200支汉阳造步枪,
也不能给部队提升多大战斗力,显得有些鸡肋。
当然,一切的一切,还得等苏文再次送来物资才能见分晓。
…
陕省西部,商县。
国军57师驻地。
师指挥部内,一身笔挺将官军服的武学龄,此时正跟参谋长商谈事情。
“那200支汉阳造,都准备好了吗?”
武学龄一边练习着书画,一边头也不抬的问道。
“准备好了师座。”
魏书恒参谋长赶紧道:
“都是些膛线快磨平的玩意儿,不会让他们占便宜的。”
武学龄随即顿了顿,脸色不太好看:
“咱们跟对方是第一回做买卖,就拿这些东西打发他们,今后还能做吗?”
就红军现在的条件,有枪就不错了,一群叫花子,难道还能嫌稀饭馊。。。
魏书恒心里一阵腹诽,不过还是恭顺道:
“要是师座您觉得不妥,我马上下去整改。”
武学龄把用过的毛笔,沾了沾笔洗里的清水,道:
“嗯,就用咱们手头的枪换吧,虽说不是新枪,但也一样好用。”
“呵呵,明白师座,您可真是大善人呀!
相信他们肯定会满意的。”
魏书恒一脸谄媚道。
正当两人闲聊之时,通讯兵前来汇报工作。
紧接着便把电报递给魏书恒先期查阅。
只是扫了一眼,他便有些惊讶道:
“这。。。怎么可能?这真是省城发来的?有没有弄错?”
通讯兵赶紧解释道:“没错参谋长,电报内容经过审核,确认无误!”
“好了,你先下去吧。”
武学龄一头雾水,立马吩咐通讯兵离开,随后问道:“电报里说的啥?”
“师座,红军那边表示不要军火,只要黄金。”
魏书恒一脸苦涩道。
“哦!”
武学龄虽大为吃惊,但良好的家教并不允许他失态。
而是接过电报仔细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