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鸿落在翰林院枯坐一天,她初来乍到,众学士客气却疏离。。。。。。只让她翻些文史书卷。。。。。。
罢了,来日方长。。。。。。
父亲曾叮嘱她先沉心做些实事,待众人信服后,他便安心退了,到时子承父业,她得撑起卫府,做那御守国门之将。。。。。。
但此时,得先打消那些议论。。。。。。父亲说要补她及笄礼。。。。。。
几日后,将军府前车马喧闹,文武百官簇拥而至——
护国大将军大宴宾客,要为其女盛行及笄礼,要问此女何人?
正是那受封的骠骑将军,其名震京都,街头巷尾闲谈不断,世家大族茶话闲余也不免提及此奇女子——
众人难掩好奇,心思各异,纷纷而至。
只见恰逢微雨新晴,将军府十二扇朱漆门尽开。
卯时未至,丫鬟们已捧着鎏金铜盆往来如蝶,蔷薇露的香气漫过影壁上“忠勇传家”
的篆刻。
"
吉时到——"
礼嬷嬷捧着嵌七宝的紫檀妆奁转过回廊,却见垂花门前早落满各府贺帖。
最扎眼的当属东宫那卷泥金笺,竟用玄武纹火漆封着。
卫鸿落端坐菱花镜前,乌发间暂束的素银带忽被霞光映成血色,惊得梳头娘子失手跌了犀角梳。
晨光里但见其眉似远山含黛,眸如寒星坠潭。
满头青丝尚未挽起,发间缠着的猩红珊瑚珠串随动作轻摇,倒似雪地里溅开的几滴血梅。
身上那袭御赐的流云锦及笄服,银线绣的百鸟朝凤图在转身时忽变作孤雁南飞,原是西域幻光纱的玄机。
"
姑娘且看这支攒珠步摇。
"
老嬷嬷捧来赤金嵌蓝宝的头饰,却被她抬手推开,径自取过案上白玉冠——这是用漠北战利品中的羊脂玉雕成,形制仿了男儿进贤冠,冠侧斜插一支未开刃的短匕权当发簪。
三加礼始,初着采衣时,西席先生献的《女诫》忽被穿帘燕儿衔走一页。
待换上曲裾深衣,礼部女官捧来的玉笄竟与贵妃生辰礼制相同,缀着的东珠足有龙眼大小。
最奇是加钗冠那瞬,供在祖宗牌位前的青铜朱雀香炉蓦地吐出一缕青烟,好似先人也在赞叹。
宴开九十九席,水榭戏台正唱《高山流水》,她举着累丝嵌宝的金爵敬酒。
礼成时,大将军亲手将御赐的九鸾点翠冠戴在女儿发间。
忽有长风至,只见那丈余长的冰鲛纱迎风展开,赫然现出纱角题着的狂草诗句,细看竟是——“不羡乘鸾女,愿为黄沙卒”
,笔锋凌厉处挑破了三处纱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