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上,顾尚书在絮絮说着此次朝觐及出使种种。
皇帝颇为满意的点头。
“陛下,此次万国来朝,尽显我大楚天朝上邦之威。
而出使大夏后,必能与西域各国长久往来,安定繁荣——”
户部尚书和气融融地恭贺,见皇帝有些笑意,继续道:“自北伐后,西北边境几乎再无匈奴进犯,大楚正应趁此时机休养生息。”
暗自觑向那平静的龙颜,他叩拜道:“老臣斗胆叩请陛下减少北地戍兵,以此减轻百姓徭役负担,与民休息——”
皇帝还未开口,兵部尚书急急走出:“不可,北戎狡诈,时时劫掠边境,若减了戍兵,匈奴必愈发猖狂!
陛下三思!”
殿内议论纷纷。
又有不少人站出,或支持或反对,皆言之有理。
皇帝沉眸,望向护国大将军道:“爱卿以为如何?”
“回陛下。”
那老将军出列,肃穆道,“北伐一战,我军不仅取下河西,更是重创匈奴,以至其内部相残,无暇他顾。”
“老臣以为此时正该减少戍兵,轻徭薄赋,劝农力本,与民休息,方能长治久安——”
众人皆噤声,皇帝微微颔首:“那便将陇西、北地、上郡戍守之兵减半,此事便交由爱卿。”
“老臣领旨。”
众人暗自思忖——减的都是卫家军,老将军这是以退为进?
但看君臣二人一唱一和的模样,似乎早已说定。。。。。。
“臣有本启奏——”
大理寺卿忽然出列,“镇国军营死囚一事现已查明,正是罪将申容私自提囚,又私刑滥杀,而镇国将军治军不严,至使其罪行今朝才明。”
“臣有过,请陛下降罪——”
镇国将军叩拜道。
“那申容拟何刑?”
“回陛下,当褫其官位,刺配边疆。”
那铁面无私的面容不带感情道。
皇帝轻轻颔首,“如此,便结案吧。”
望向那跪伏的镇国将军,“卿此后须知人善任,严明治军——”
“臣接旨。”
“鸿落不仅揭露此案,此番接待来使亦有功,擢授礼部郎中。
而昌平候连日巡卫京师有功,授金吾卫中郎将。”
“臣领旨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