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聚焦,万众瞩目。
他走到讲台中央,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微微鞠躬,然后不急不缓地走到讲桌后,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带着期待,或好奇,或审视,聚焦在他身上。
祝仁放下水杯,目光平静扫过全场,沉稳开口:
“感谢马校长,感谢各位老师、同学,以及媒体朋友们的热情。
说实话,看到这么多人,还临时更换了这么大的场地,我也感到有些意外和受宠若惊。”
“上一讲,我们初步探讨了关于《三国演义》作者归属的问题,我提出了一个观点,
我们所熟知的罗贯中先生,可能更接近于这部伟大作品的总编辑,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原创作者。
并且,我列举了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嘉靖本自身的署名编次,以及大量元杂剧作为佐证。”
“我知道这个观点引起了很大争议,那么今天,在我开始第二讲之前,我想先问问在座的各位,
尤其是对这一领域有深入研究的老师、学者们,对于我上一讲提出的这些证据本身,有谁持有明确的反对意见?
认为《平话》的存在是伪造的?认为嘉靖本的编次二字另有他解?或者认为元杂剧与《三国演义》的相似性是巧合?”
话音刚落,前排旁听席上,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的老者缓缓站了起来,正是魔都沪大的周维岳教授。
“祝教授,”周维岳的声音沉稳,传遍了安静的礼堂,“你上一讲引用的《三国志平话》、嘉靖本署名以及元杂剧的材料,
我们治学者大多是知晓的,这些材料本身的存在和内容,老夫并不否认。”
台下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周维岳教授竟然承认了那些证据的真实性?
“但是!”周维岳语气一转,变得严厉,“仅仅凭借这些材料,就断言罗贯中先生并非作者,
而只是总编辑,甚至要推翻几百年的文学定论,未免太过轻率和片面!”
“历史和文学的研究,讲求的是全面考量,反复论证,孤证不立!
你不能只抓住几个看似有利的证据,就完全否定罗贯中先生作为主要创作者的贡献和地位!
这种结论,恕老夫不敢苟同!”
周维岳掷地有声的话语,让不少原本动摇的人又开始迟疑起来。
面对这位学界泰斗的质疑,祝仁并未慌乱,反而露出了一个了然的微笑。
他微微颔首:“多谢周老先生指教,那么,周老的意思是,我上次列举的那些证据,
《平话》的存在、嘉靖本的署名、元杂剧的影响,
这些事实本身,您是认可的,对吗?
您只是认为,仅凭这些还不足以得出罗贯中是编辑而非原创作者的最终结论,
还需要更多、更全面的证据和分析,是这样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