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庞大的计算,臣等需要回去计算一下,三省各部门要进行推敲,如果没有问题,可以下发施行。”
李世民道:“这份预算前天交上来,朕昨日专门找了十个人用算盘珠子核算了一遍,计算的数据没有任何问题,考虑的问题也很是全面,你们要是觉得有什么不当之处,下了早朝就回去看,朝议同朕说。”
房玄龄不着痕迹看了马周手上的预算册子一眼,这预算绝不是皇帝下令太子做的,皇帝这是不愿意太子树敌大族出身的官员,直接把事给揽了。
“陛下已经找人核算过了,那必然是没问题的,直接让民部下发,让各道治下县级官员照着上交预算。”
“中书令说可以,想来不会有问题。”
李世民看向马周,道:“马卿,你是民部尚书,你可要再次核算?”
马周道:“太子殿下辖制尚书省,预算是陛下让太子殿下亲自做的,中书令所在的中书省审核通过,臣必定与魏侍中协同门下省各部有司,将此事落实。”
李世民满意点头,道:“自隋末以来,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大唐立国以来,与民休息,而今百废俱兴,海外贸易往来频繁。
其中以广州、泉州、扬州尤甚,可是朝廷在有关海外贸易管理上,还没有一个全面的方案。”
李承乾愣住,他之前上疏设立皇商,由朝廷接管海外贸易,皇帝始终压着他的奏疏,后来同意了,却也是要他去得罪这个人,现下皇帝亲自下场办理此事,他自然知皇帝对他的维护之意。
扬州海外贸易的贸易据点之一,直接关联江东士族的利益,作为江东士族朝堂话事人的萧瑀第一个站出来,问道:“不知陛下要如何进行管理?”
李世民道:“朝廷此前没有管理的先例,同外商进行贸易往来的一直是民间的商户,朝廷只向商人收税,这样下去不好。
朕的意思在广州、泉州设立市舶司,扬州海口主要以丝绸贸易为主,设织造局。
册封市舶使,织造使,官阶四品,总管对外贸易。”
萧瑀道:“陛下,官不与民争利,何况是朝廷,陛下设立市舶司、织造局,收民财于官中,实在是有悖圣王之德。”
李世民道:“汉朝的武帝将盐铁官营,当年也是掀起了一阵议论,可于国有利,被沿用至今。
朕今设市舶司、织造局同理。”
张亮也出面劝阻道:“汉武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险些造成亡秦之祸,陛下岂能效仿汉武帝?”
杨师道紧随其后,道:“臣也以为不妥,这同盐铁不可同一而论,朝廷直接从商人手里抢生意,传出去百姓会说朝廷吃相难看。”
李世民紧了紧拳头,就差没说他吃相难看了!
高士廉也出列反对,道:“盐铁和商贸怎么可以扯到一块,自古以来没有这个道理。
哪有朝廷大行商贾之道的?这是本末倒置!”
经营海外商贸的商人,背后都有世家大族站台,此举无异于同整个大族为敌,大族之下又依附有寒族,堪称虎口夺食。
李世民道:“朕此番做法,只是规范对外商贸,不是要朝廷行商贾之道,更非与民争利?”
侯君集道:“要规范对外贸易可以立法,派遣官员亲自管理,杀鸡焉用牛刀?”
李承乾看向侯君集,代北士族的朝堂话事人。
此人当年支持他,一来被皇帝冷落心存怨恨,二来提升代北士族在朝堂的影响力,三来觉得懦弱他好控制。
细数刚才发言的官员,关陇、江东、山东、代北,四大世族聚齐了,一个都没少,真团结。
李承乾看向皇帝,皇帝爱名声,愿意拉下名声,将他剥离出是非
不表态本身就是一种站队,他从来都在是非中,李承乾起身向皇帝拜了一拜,道:“陛下,臣有一言。”
李世民耐心已经耗尽,正欲单方面结束争论,直接武力威慑,下诏施行此事,就见李承乾起身,他不愿李承乾掺和此事,是不愿太子树敌太多。
皇帝要开口呵斥,就听李承乾道:“陛下的意思是要对外商进行管理,以规范唐人对外商贸,规范外商在唐行为,这本就是朝廷治理的责任。
诸公认为不该,那么请问诸公,若无朝廷统一管制,安知这些外商得势之后,不会在中原大地胡作非为,威胁地方安定,引起不必要的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