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给你监工!
不让一个工人偷懒误工,多算一天工钱的!”
这是马主任。
南向晚听着他们铿锵有力的保证,一时之间人有些懵了。
她嘴角抽动,伸手打住:“倒也不至于……”
这么夸张的。
看来,她就算现在跟他们说,她其实还挺有钱的,他们估计也是不会相信。
在八零年代改革的开放浪潮中,早就让她掘到人生第一桶金了。
当初在邓家坳投入的精力、资金,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回报她的“金鸡”
。
还记得她第一次到邓家坳,那一条泥泞稀泥巴小路,大多数人住的土坯房裂缝还漏着风。
村子里的人竟会因为一批鸡鸭苗的损失,而过不下去了。
那时她就下定了决心,抡起袖子,卷起裤腿,扎根先住了下来,带着乡亲们把曾经的穷山沟一点点改了模样。
如今几年过去,青瓦白墙的新房沿着新路排开,新型养殖业成了摇钱树,村里的扶贫项目还成了县、市内的宣传典范。
连电视台都来拍过专题片。
可要说真正让她腰包鼓起来的,还得是前年的潼宁黑鸡风潮。
当市面上还没有冒出潼宁黑鸡火爆的苗头,她凭借超前眼光,已经带着人将潼宁鸡未来几年的承包权,全划拉到自已名下。
当时,不少人笑她傻,觉得她肯定得亏本,可如今邓家坳漫山跑的潼宁黑鸡,已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香饽饽。
不仅是当地,还有外地的人也慕名而来,那订单像雪片似的飞来,而她存折上的数字也像春日的藤蔓,疯了似的往上爬。
有次心血来潮翻开存折,那一连串的零叫她猛地合上本子。
那心跳得比跑了八百米时还要快。
还有那年为帮助邓星洲,她入股了军犬培训,随着芦山训犬基地将军犬输送各地,她的财富也在不断累积。
但她没将这些钱全部揣进私囊,因为她明白鸡生蛋,蛋孵鸡的道理。
又以将目光投向了邓家坳后方那一片广垠的山头,带着村民种果树、修水渠,力致将穷山沟打造成市里的模范致富村。
所以,她原本可以安安稳稳地当一名成功的商人,可她偏偏最终选择了从政。
这鼓鼓的腰包未让她追求奢靡,而是她想将上一辈子中断的遗憾在这一辈子延续下去。
她想让她的人生有意义,她想为建设新祖国贡献出她那微薄的一份力量。
所以她此时的夸大口,是基于她完全能够负担,可在青山县教育局的一群人中,她却即将成为史上最穷的副局长。
——
会议结束后,南向晚就让马主任去安顿下面的那些无家可归的教师。
一来安排他们目前的住宿与生活,二来让他们安心等待着宿舍修缮完毕。
而她则立即动身前往看看实地情况。
可在她出发前,马主任却带着几个教师代表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