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瓶洲的崔明皇,多年以前,就有“观湖小君”的美名,在一众读书种子里,脱颖而出,在修道层面,也是一骑绝尘。
风雪庙魏晋厉害吧?
但其实他崔明皇,也不会差多少,如今的岁数,也就四十不到,前不久跻身上五境,是因为一枚早年从北边带回来的宝物。
原骊珠洞天,压胜物之一的山岳玉牌,隶属于儒家一脉,圣人半仙兵,当年回到观湖书院,在晋升正人君子过后,老山主就将此物赐给了他。
凭借这块玉牌,这几年内,崔明皇可谓是风光满面,纵横一洲中部,罕有敌手,最后得知大骊兵犯朱荧,他便动了心思,明里暗里的,开始为自己晋升副山主而铺路。
大有学问,很有讲究。
他想要获得一份大功德,就必须围绕四个字来入手。
天下太平。
怎样才能太平?
当然是大骊与朱荧,这两个大王朝之间,握手言和,停战止戈。
但是在这之前,又必须要打的足够惨烈,死的人足够多。
要先让一国生灵涂炭,尸横遍野,在此基础上,促成的“天下太平”,才有足够分量,获得的功德,也足够多。
打个比方。
要是在年初时分,大骊刚刚抵达朱荧边境之时,崔明皇就斡旋于两国之间,用三寸不烂之舌,换来一个太平世道。
那么他得到的功德,绝对不多,远远达不到能让他晋升副山主的程度。
好比书上所言。
一将功成万骨枯。
天下必须大乱,否则难出英雄。
崔明皇眼神暗淡。
终究是功亏一篑。
罢了,我走便是。
读书人最后看了眼那个年轻剑仙,眉眼之间,微不可察的,带着一丝怨毒,随后拂袖离去。
宁远却忽然开口,“慢着。”
身形一晃,一袭青衫,出现在乾清门下,太白依旧悬停身侧。
崔明皇黑下脸,“怎么,杀上瘾了?难不成你宁远,还想取我一个书院君子的命?”
宁远认真点头,“想的。”
他很快咧开嘴角,摇头笑道:“也只是想想而已了,崔先生贵为书院君子,身份大的吓人,我一介匹夫,岂敢对你动手?”
“所以?”崔明皇问。
青衫客颔首道:“所以就请崔先生,将那枚山岳玉牌,交给在下,此物,有德者居之,很显然,崔先生不配。”
读书人气笑道:“我不配,你配?”
岂料宁远再度点头,一本正经道:“这个自然,崔先生只是君子,而我,却是圣人,两者之间,完全没有可比性。”
崔明皇再也隐忍不住,眯起眼,神色不善,缓缓道:“宁远,当真要拦我?”
宁远反问道:“崔明皇,当真不肯交出那块玉牌?”
剑拔弩张。
崔明皇简直有些无语,对方明摆着就是要搞事,什么玉不玉牌,宝瓶一洲中部,只要是山上,谁不知道他能跻身上五境,就是依靠这件半仙兵?
大道本命物,岂是儿戏?
崔明皇深吸一口气,藏在袖中的双手,开始掐诀,这一战,真要打,务必提前先发制人,才能占据上风。
山上打架,在很多时候,其实跟江湖市井,没有很大差别,前者术法频出,无非就是更好看点而已。
赤手空拳的流氓互殴,一般打不死人,但山上练气士的交锋,往往一个照面,就能分出生死。
宁远杵在原地,不见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