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荒地承包期限 > 第2部分(第3页)

第2部分(第3页)

“算了吧……”之扬显然没有上山去的兴趣。

三人冒雪说了一会话,最后都没上山去。

第三章

大瓣的雪花一直飘到近午时。积雪能轻易盖过大人的脚脖子。村道上的雪,局部被人踩得稀烂。适当的清扫也有,被清扫的雪堆在两边的墙根,也有干脆在空地里堆成小山。各家门口的道路显然要比共用村道打扫得干净,有的还拿水冲洗过,露出鹅卵石路面,或者泥地来,黑得铮亮,格外显眼。

午后不多时,头顶上的阴云开始浮动,偶尔也露出一小块浅蓝色来。这些迹象表明,天要转晴。到傍晚,大风起了,气温随着大风的到来急剧下降。到了夜晚,温度还会往下跌去。这样的夜晚差不多会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了。

接下来便是连续的三个晴好天,向阳处的积雪融化了去。那些凌空的高山头,平地上的阴处,积雪还得留些日子。这时候迎面扑来的风总是一阵暖和,一阵阴冷。风来自山口,带来了向阳处的热度,也会捎带着背阴处的寒意。

第四天也是个晴好的日子,气温才有上升。光景恢复到下雪前的那个样子。这天,住在村南广禄阊门的宋初花一早便出门离开村子。宋初花出门离开村子,往往衣着整洁又整齐,她往过云山的方向去。这道通往过云山,也可以在不到过云山的石柱岙岔口拐去西南向的宋家岙。宋家岙便是宋初花的娘家。荒地相去大概七、八里地。一半是沿遮坑走,一半过田间,而且基本上都是平路。

宋初花嫁到荒地村也有二十多年,她不怎么出门。即便是出门,也大多是去宋家岙。这两年,人们发现宋初花出村去,到了石柱岙也经常不拐往宋家岙走,而是直接上了过云山。过云山以山脊为界,有一半属于荒地村,另一半属于西乡潺塬镇。

过云山从前也叫化气山,自古顶上常有云雾团飘。即使不下雨,遇到天色稍微有点阴沉,山顶也不难见到云雾。过云山上面除了主峰过云顶,还有翠拥峰,雨施峰,以及青莲峰。过云顶在北向,其它三个山峰分别在其对面的三个方位。四峰合围,山顶还形成了一块平衍地。青莲庵在这块平衍地靠近青莲峰一侧。

()免费电子书下载

宋初花上过云山,便是要去青莲峰的青莲庵。宋初花不仅自小懂得念诵“阿弥陀佛”,而且也老早结缘于青莲庵。

和以往一样,宋初花从过云山东南坡上山,沿山脚走过五里的平缓地,能见到一座凉亭。那凉亭是早先留下来的,青砖黑瓦,横梁和椽子都是上好的杉木。凉亭是那种骑马式的过路凉亭,南北向是过道门户,门顶呈半圆。东西两侧有扇形的窗口,未镶窗棂。两边还有木条凳子,可供行人歇脚。上过云山,真正登山,也只能从出了凉亭算起。因为出了凉亭才有坡度,道面也由平缓的鹅卵石道变成了石阶。

一旦上了凉亭外的石阶,一路大多数便是陡峭弯绕的山道。先是过竹林间,然后越过山涧上的小石拱桥,两边开始多半为柴山。过云山山腰以上的山体多为裸露的石头。黑色,或者褐色。那里一般很少能看到参天大树,更不见茂密的林子。一路上,只有背阴处还能看到稀稀落落的积雪。大凡是因为下过雪,又融化去,就跟刚下了一场大雨一样,这会也能听到潺潺的涧水声响起。

半山腰,有一小块平地。这里曾经也建有一座凉亭。现在凉亭已经倒掉,上面满地瓦砾和腐烂的木头。瓦砾上一年的杂草也已枯萎,显得一片狼藉。一块小木牌子,上面写着“青莲庵”字样,下面一个箭头朝向上山的路口。这里还有一条小道通往别的山头,生怕有人走错道,山上人特意安了这么一块牌子。

宋初花今年过了五十,她不是那种从小被裹了小脚的女人,走起平路来腰板直挺,上台阶也不见她吃力。她又是个不急不躁的缓性子,一步一步迈着,累了,便停下来歇息,望望前面的路,也回头看看走过的道。冬天的山廊尽管还有很多绿意,但到底还是显着憔悴相。不过山上的景色和宋初花无关,她又不是专门上山来看风景的。

春天的时候宋初花带着儿媳妇梅子来过,梅子倒是特别喜欢山上的风景。只是梅子不怎么会爬山,来了一次就被吓退了,说下次不想再来。

宋初花在平地没逗留多少工夫,继续上山,很快就到了青莲峰顶下。

青莲庵前后左右一共五幢房子,掩蔽在杂树丛里。站在山脊看,青莲庵又是处于一个低位。要说那些杂树其实也不高大,只是它们站得高,看起来就像是屋宇被它们包围了的样子。

宋初花早先上青莲庵,是替富才和梅子求子,也是替自己求孙子,但现在,她纯粹是为了佛事而来。

第四章

宋初花出门时,梅子已经醒来。天冷,富才又不在家,时常睡到半夜,梅子就会被冻醒。有时候睡了一个整夜,上身是热了,下面还是冰着一样。被子也不能说少盖。再多盖了,又觉得太沉。

梅子知道婆婆一定又是去了青莲庵。

习惯上,宋初花会在头天吃晚饭后,将日历揭去一张。如果第二天是初一或者月半,就念叨一番。那念叨完全是说给她自己听。初一月半是烧香拜佛的日子。而每每听到宋初花念叨,梅子也明白,第二天一早婆婆一定会上青莲庵。今年春上青莲庵来了一位尼姑,法号水云。宋初花拜比自己要小十几岁的水云为师父,成了一名俗家弟子。这两年,婆婆从拜观音求孙子,转到着迷念经拜佛,去青莲庵也成了常事。每逢初一月半,无论晴雨落雪刮大风,都不能阻止她。

成了俗家弟子之后,婆婆除了每天早上吃素,平时逢菩萨生日出道等日子是餐餐必吃素。

梅子读过高中,对吃素念佛之事没有多少兴趣,那次随婆婆一起去青莲庵,多半也是从婆婆的兴。婆媳之间表面上不错,但是梅子明白,自己和婆婆有很多不同之处。然既然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作为小辈的梅子,还是要尽量有小辈的样子。往大里讲,婆婆到底待自己还是不错的地方多点。

除了性格上的差异,梅子觉得自己和婆婆的隔膜主要根源于自己没孩子。当然,为了没生孩子婆婆对自己持一种不祥的目光,那是当初的事了。前年去了城里做过检查之后,原因找到了,是富才不会生。打此之后,婆婆的眼光又换了个样。让梅子感觉到,婆婆不管拿什么眼神来看自己,都是很无聊又很头痛的一件事。

梅子没有做错,遭遇这样的眼神,内心自然会有委屈。然而梅子又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来,惟独能做的,只有梅子自己把持一份小心。那天和之扬在草垛地玩雪,粘了一身稻草末子,梅子躲在牛地后的小屋子,上上下下替自己清理了半天,回到家洗头的时候还是洗下好多草末子来。梅子进门时,和婆婆打过正面,婆婆也没特别来看自己,但梅子看到草末子掉下来,心里总归有起不安。

如果富才是种田的,每天与他一起进门出门,可能会好些。富才是泥水匠,偏偏又随人家工程队去了城里,平时隔三差五才回来一趟,有时候忙起来,十天半月才回来一次。偶尔也有整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