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的针对、官员的弹劾、大王的猜忌,远比不上百姓的怀疑来得伤害大。
“所以,大王怎么想的?”
郭开沉默了一下:“可能,君侯要休息一段时间了。”
……
邯郸城。
武安君打了胜仗要回来的消息传遍了邯郸。
但与以往对李牧的称赞不同,这一次人们都沉默了。
王宫。
简短的欢迎宴之后,赵偃留下了郭开和李牧。
“武安君,可知道情况了?”
“臣知道。”
赵偃心里被贵族整难受了,开始后悔当初太坚决没委婉点了。
但已经为这事闹到这个地步了,一旦后退又觉得不甘,更是会给他国、特别是本国官员们留下软弱可欺的形象。
骑虎难下,又因沉没成本不甘心结束。
而这时民间对李牧又有了许多曲解,甚至将眼下的事都怪罪到了李牧身上。
然后赵偃心动了。
不对官员认输,对百姓认输的话……
“武安君,可有良策?”赵偃最后带着不甘心问道。
李牧沉默以对。
当然有。
那就是彻底撕破脸,让他带着军队来一场铁血镇压。
在王权与屠刀之下,固然会有权贵选择鱼死网破,可大部分人还是惜命的,赵国终究不会倒,这条路也能走下去。
可在来邯郸的路上,郭开说他早就和赵偃提过了,但赵偃选择了无视。
那自己说还有用吗?
自己的话能比郭开还管用?
看到他沉默,赵偃明白了什么。
“是寡人草率了。”
当天夜里,有官员拿着百姓的谏言入宫,请求赵王体恤民情。
赵偃表示深感痛心,并一定让百姓安定。
第二天。
赵王派了另外一位将军去驻守南方,李牧则在国都处理军务。
第三天,有些告病在家的官员重新上值了。
第四天,赵国生活物资价格开始回落。
第五天,各地官府对匪患清缴进展突飞猛进,许多盗匪仿佛良心发现,要么遁入山林不见,要么前来官府自首。
李牧在府中静静看着赵国“恢复原样”。
也静静听着手下从民间打探来的消息。
“怎么大将军一回来就好了?”
“不会真是李将军在南边干了什么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