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是明代釉里红,那么具体是明朝哪个年代烧造的?”王观反问起来。
大掌柜一怔,微微迟疑道:“当然是明初时候,大概是洪武年间。”
“那么更加不对了。”王观笑着说道:“我记得,釉里红是元代才开始创烧出来的新品种,由于工艺复杂,直到明代中期工艺才比较成熟。早期的时候,由于制作流程复杂,经常把釉里红烧成釉里黑,说明洪武年间的工艺不行,很难烧出这样鲜明的红色。”
“你说的是正常情况。”
然而,大掌柜依然嘴硬道:“要知道烧得多了,总会出现一两件精品的。”
“我承认会有这样的可能性。”王观轻笑点头,继续分析道:“可是这样的精品非常稀少罕见,特别是像这样的大盘整器,每只标价起码在千万以上。然而,我刚才看这了,你这只釉里红麒麟纹盘居然只要一百多万,是不是太廉价了点。”
“最重要的是,这只大盘胎体确实十分厚重,不过是不是太死沉了?我拿起来感觉比刚才那个青花龙纹大罐还要沉重。”说到这里,王观笑呵呵道:“当然,这是我个人见解,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几位前辈指正。”
这个时候,田老走上去,稍微看了片刻,就回去坐下,笑骂道:“好了小李,不要丢人现眼了,赶紧把东西拿走。”
“小李,你是不是觉得我们这些人已经老眼昏花,什么都看不出来了,所以专门拿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逗我们玩呀?”张老淡声道:“既然这样,我们也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
刹那间,几个老爷子开始吹胡子瞪眼,纷纷站了起来。
第249章 声名鹊起②后生可畏
“张老,您这是冤枉我了。我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戏弄你们啊。”
这个时候,大掌柜哭丧着脸,极力挽留起来,同时急声辩解道:“这两件东西,都是你们点了,我才拿上来的……”
好说歹说,大掌柜才把几个老人劝住了。与此同时,他转身看了眼王观,忍不住惊奇道:“这位小兄弟真是好眼光,不知道入行几年了?”
要知道间单凭肉眼就能够看出釉里红麒麟纹盘是晚清民国仿品的人,在整个古玩城之中也不算很多。具有这样眼力的人,几乎每个都是从业十几年的行家。不然的话,只能通过专门的仪器来检测,才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可是大掌柜觉得,王观这么年轻,不至于已经从业十几年了吧。
“也没多久。”王观含糊其辞。
适时,张老大笑道:“小李,想探人家的底细?那就实话告诉你吧,他才入行半年不到,但是对于对于瓷器的鉴赏能力已经超过许多人了。”
“半年?”
大掌柜当然不信,以为张老在开玩笑呢。
旁边,田老也觉得张老是在说笑,所以也没有在意,反而催促道:“小李,别磨蹭了,赶紧去把真正的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鉴赏。”
“几位稍等,我马上回来。”
说话之间,大掌柜不辞辛苦,又托着大盘子下去。几分钟之后重新返回贵宾室,把一个好像水壶一样的东西放在桌面上。
“青白釉带盖瓶。”
大掌柜得意笑道:“南宋湖田窑精品影青名瓷,请小兄弟鉴赏。”
“影青……”
刹时,高德全在底下轻轻笑了。
“高叔叔,这瓶子有什么好笑的?”苏虞感觉有些奇怪,秀眉微蹙,暗暗揣测这件东西是赝品不成?
“不是笑这瓶子。”
高德全悄声笑道:“只是笑这个李大掌柜,好像与王观较上劲了。明明是拿了一件龙泉窑的青瓷上来,却偏偏说成是湖田窑的影青。分明是故意误导王观。想看他出错。”
“啊……”
苏虞伸手轻轻捂住嘴唇。然后小声问道:“两个窑口的青瓷有什么区别?”
一瞬间,高德全有些无语了,本来听她轻呼起来,以为她懂的,谁知道根本不明白。
当然,湖田窑与龙泉窑的区别,三言两语根本解释不清楚,而且高德全也不想多费唇舌,只好轻声道:“区别很简单。你听王观怎么说就知道了。”
“他能区分得出来吗?”苏虞瞥视道,看起来很平常的一句话,然而却不像是在怀疑王观的能力,反而像是有几分故意针对的意味。
“他是靠影青起家的,怎么可能分辨不出来。”高德全淡笑道,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