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颇不太平,足足用了近两个月,终于在年关之前赶到了京城。
“这就是京城吗?”知秋一叶看着繁华的城池不禁感叹。
哪怕是来自江南富庶之地的举子,也对京城的繁华感到惊叹。
屋舍楼阁栉比鳞次,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擦踵。
众人从中看到了繁华景象,诸葛卧龙却看到了皇朝末世气相。
因为底层小民几乎个个步履匆匆,几乎没有闲人,可是却面有饥色,神色中隐含着焦虑与麻木。
就连上层贵人似乎也暗带恐惧与麻木之色,交谈间轻声细语,眼神飘忽,没有一个人高声谈笑,仿佛怕触怒什么似的。
整个城市里的人都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仿佛带着一层面具在生活。
诸葛卧龙走到宁采臣身边,低声问:“主公,你对这京城怎么看?”
他也想听一听宁采臣的意见,若是宁采臣拥有足够的洞穿力,那么他辅佐起来也要轻松不少。
若是君主无能,他再大的能耐,怕也难以作为。
宁采臣低声道:“先生是在考校我吗?”
他看了看左右无人靠近,低声道:“书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昔日夏桀之时,道路以目,如今这大宁朝也差不多,看来国祚不久了。”
诸葛卧龙道:“到了京城,主公要注意谨言慎行,那国师耳目众多,此时不宜出头。”
宁采臣点点头。
他们同行的举子结伴住了同一家客栈,正坐在楼上吃饭。
忽然间,只见街头上人仰马翻,有人喊道:“光头党来了!”
街上的女子们纷纷往家里躲藏。
就连上至七十岁的老太婆,下至六七岁的小女孩,也不例外。
在众举子惊讶的目光中,街上行人足足少了一半。
一个举子拉过店小二问:“伙计,这是什么情况?他们喊的那个光头党到底是什么来头?”
店小二低声道:“自从国师入驻了大相国寺,他的那些弟子就在大肆收徒。
那些街头的泼皮混混纷纷剃了个光头,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师的徒子徒孙。
这些人贼性难改,反而变本加厉,每日里招摇过市,胡作非为,乃至于强抢民女。
总之,这些假和尚胆子大得很,就连官家小姐都敢招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