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始破题,提笔写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正是“知行合一论”的首要题纲。
监考室内,一位考官道:“不知这次会出现几位有才之士?”
另一位道:“毕竟只是举人考,考生只是囊括了京畿一带,恐怕不会多。历届真正的高分大都出自江南一带,况且这次考举人,真正的顶级高手也许上一届就考了。真正看出人才,还是要等到进士科考试的时候。”
“我等还是巡场去看一看吧,到底有没有顶级人才,若是成绩太差,你我脸上也没有光彩。”
此时李神光跟洪玄机走了进来,众人纷纷拜见二人。
洪玄机跟李神光二人所学不同,颇有矛盾,因此互不理睬。
洪玄机在主位上坐下,闭目不语,令众考官大气也不敢出。
第三百二十六章惊艳
李神光道:“我等读书有成之人,自能感应文气,何不查探一下考场内的诸学子文气,基本上就能判断出此次众考生的状况了。”
众人都是聪颖之辈,读书养气有所成就,即使不能如李神光一样开神目,明察分毫,但是要感应基本的情况还是可以的。
一众人开始巡场,凝神静气,感应着考房内星星点点的缥缈文气,显然这次科考的士子大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一个个满意地捋须颔首。
这一批考中的举子,也算跟他们有了半师之谊,将来入了朝堂,有着这层关系,天然间就要亲近几分。
这也是为何礼部官员如此吃香的原因。
李神光忽然问道:“东面考房的学子是谁?”
一位礼部官儿忙取了花名册翻看,道:“这是保龄侯家的二子史涣,是国子监出身,颇有才名。”
李神光点点头道:“不错,文气如锦霞,目前来说,是整个考房里文气最高的。”
“还是大人神眼如电,我们只能感应到俊逸之气,却没有大人看得这么分明。”有人拍马道。
“看来解元非他莫属了。”
“那也未必。保龄侯家乃是太子姻亲,按照惯例是要压一压的,免得引起物议。”
科考的惯例,在取解元跟取进士三甲的时候,出身权贵的学子要略微减分。
若是成绩相当,在寒门子弟跟顶级权贵子弟之间,一般取寒门子弟。
但是在解元跟进士三甲之下,情况又反过来,权贵子弟更容易录取。
这是为了避免引起非议,也是为了对外展现文臣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