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里,流放三千里啊!
想到千里的流放路,江太傅只觉得前所未有过的心寒。
岭南远在千里之外,地广人稀,有多少流放的囚犯是死在路上的?
死在路上,不过成为路边野狗一餐,连尸骨都存不下。
他自小长在京城,从没去过穷乡僻壤的地方,深知自己吃不了这份苦。
夜间,趁着狱卒轮值休息的空档,他解开腰带悬梁自尽干脆结束了性命。
不是没想过咬舌自尽。
可他没那份魄力,也下不去手,于是只能选择自己能接受的死法。
比起千里流放,悬梁自尽还能少吃些苦头,也不至于死在荒郊野外,落得魂魄无依的地步。
他这一生所有的胆量都用在了此刻。
等狱卒巡查时,再看到江太傅,已然是一具冰冷的尸身。
未经流放的囚犯,死在牢狱是对圣旨的大不敬。
也是因此,牢狱中多了狱卒值守,凡是能寻短见的东西都尽数收了去。
为了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一间牢房关押几个人,为的就是互相监督。
牢狱中的人一多,环境恶劣,难免会感染病痛,江夫人就这样感染了风寒。
囚犯无权看大夫,江夫人的风寒一日又一日地变得严重,直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江夫人病得老眼昏花,咳嗽不止,浑身酸痛,却不肯松开江静雅的手。
虽说她一生刁钻刻薄,落得如今的地步,也算因果循环,临了临了,她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但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江静雅。
她的女儿无一不好,偏偏时运不济,却受连累至此。
这让她如何心甘。
想到江静雅往后被贬为官奴,要一直过着为奴为婢的日子,江夫人的心就疼得难以附加。
她这么好的女儿,为什么要受这份罪?
没有依靠,没有权势,她的女儿将来可要如何是好?
江静雅看到江夫人的痛苦,紧握江夫人的手,
“母亲放心,女儿会好好的。”
她想好了,即便被贬为奴,她也会尽量活下去的。
犯错的并不是她,她没有必要因为旁人的错误结束自己的生命。
死很容易,活下去才更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