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又说回来,原来办报真的有利益!能够发奖励,就是已经实现盈利了吧?”
这么一来,翰林们都想着,明年怎么帮着李贽把《明报》办得更好!
皇帝派出宦官到朝中各位大臣府上赐年礼。
宝钞、丝绸、活鱼……吃的穿的都有。
最重要的是……“特赐内阁各大学士每人五十两白银!”太监大声说宣布。
左邻右舍过来看热闹的人都惊呆了。
皇帝竟然如此大方!
内阁现有五位大学士,每人五十两白银总共就是二百五!
“是二百五!我没算错吧?”一个老汉掰着手指头说。
“您没算错,就是二百五!真是皇恩浩荡啊!”
晏家众人出来接年礼,也齐声感谢皇恩浩荡。
要知道在大明朝,一个尚书的年俸禄,如果不算实物,四舍五入也就一百多两。
一次性赏赐五十两,这是极高的荣誉。
去年高拱办大寿,皇帝赏赐的白银也是五十两。
太监笑着说:“小晏阁老不在家,皇上特别赐了一份宫中内造点心,给两位小少爷、姑娘吃。”
皇帝还记得晏珣的两个孩子是腊八节生日,可以说很有心意。
晏鹤年让人把小娃娃抱上前,亲自领了皇帝的赏赐。
太监一走,阿豹就搬着年礼进屋,跟高邮来的亲戚说:“皇上对大臣很好,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赏赐。前几天送了一份烤全羊,到腊月二十五,按往年的惯例,还会送门神、判官、葫芦、吊屏,福禄狮子这些过年用的东西。”
亲戚们听得连连赞叹。
晏家有两位阁老,当然少不得同乡或亲戚来投奔。
有的是想进京读书,有的做买卖,也有的已经中举,想谋一个肥缺。
只要不是太过分的,晏家能帮的都会帮一帮。
“京中那么多官员,家家都送一头烤全羊的话,那得要多少羊?”有个年轻人问。
站在一旁的晏松年说:“真笨!肯定不是家家都有!得像我们家这样的!”
是的!
晏松年又进京了!
常欢跟着晏珣下南洋,晏松年想来想去不放心,进京打听第一手消息。
就算南洋没有信送回来,老六夜里神游,不就啥都看到了?
不信信风,还不信晏公吗?
他们围着皇帝的赏赐说说笑笑……还是当官好啊,过年都不用自己买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