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倒是让我有了个主意……咱们今天换一个身份。”晏珣眼珠一转,露出顽劣的笑容。
不知道是不是在熊孩子们身边呆久了,他在反派的路上越走越远。
于是到傍晚一家人准备好出门的时候,晏鹤年和王徽就看到晏珣还是日常打扮,小五穿着玫红色长衫和貂裘,涂脂抹粉,一副风流公子哥的模样。
“你们过分了吧!”王徽不高兴。
她特意给儿子准备的衣裳!
晏珣笑着道歉:“辜负阿娘的心意了,回头我给娘一幅好画。”
王徽无奈:“你这孩子,是打定心思要修道了?”
晏鹤年左看右看,“小珣穿艳色必定光彩夺目,但现在这样也不错。”
“你看儿子,自然哪里都好。”王徽嗔怪地说了一句。
事已至此,总不能逼着晏珣回去换衣裳,已经到了和邻居约好的时间,晏家和隔壁李时珍家一起去看灯。
出到外面的大街,就是彩楼招展,灯火辉煌。
张居正有一首写元宵的诗:“今夕何夕春灯明,燕京女儿踏月行。灯摇珠彩张华屋,月散瑶光满禁城。”
有人出来看灯,有人出来看人。
一年之中难得看到那么多富贵人家的女眷出行,一些市井小儿跟在富贵人家的队伍后面,运气好能捡到不慎掉落的首饰。
这真是一个人人欢喜的日子。
京城还有一个特殊的风俗,女子们会在元宵夜成群结队前往正阳门的城门摸门丁,求多生男孩。
《帝京景物略》说“至城各门,手暗触钉,谓男子祥,曰摸钉儿。”
王徽不在意生儿子,家里有了孝顺的好大儿。
但习俗如此,还是约着邻居妇人边看灯边去城门摸钉。
晏鹤年就说要扛着圆圆看灯,让晏珣自己去走走。
晏珣什么都懂,默默地带着小五离开。
爹娘都催婚了,他还有什么不懂呢?
大概是年纪大了,开始惹老爹嫌弃!
这个认知真是太叫人伤心!
……
皇帝这个时候很高兴,带着后妃、皇子公主登上皇城的城楼,看满城灯火。
这就是山河不夜天吧!
隆庆七年,皇帝只有三十六周岁,这个年纪在什么时候都不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