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领命,率领汉、土各族士兵,连克东山凤凰寨等山寨,直逼贼人老巢。
主打一个兵贵神速。
汪德渊去见了俞大猷。
“我有一个朋友晏珣对将军非常推崇,他久仰‘俞龙戚虎’威名,他说假以时日远征军下西洋,将军是领兵的不二人选!”汪德渊一脸诚挚和敬仰。
俞大猷:“过奖。”
晏珣的大名,俞大猷也是久仰!
可是晏珣一句话,就要将他发配西洋,俞大猷也是一言难尽。
其实他很羡慕戚继光,希望能像戚继光一样到北方去,封狼居胥、建功立业。
汪德渊打量着俞大猷的神色,知道俞将军对下西洋远征不是很感兴趣。
人的固有观念很难一朝一夕改变。
即使他现在跟俞大猷说,出海远征的功绩,不会比打到蒙古王庭差……俞大猷也不会相信。
朝廷诸位大人也不会相信。
但是晏珣这么说,汪德渊就相信。
看样子还得让晏珣亲自给俞大猷灌输思想。
汪德渊先说当下的战事,“我领了一个斩首的任务。这一位是配合我行动的晏小六,他……”
“咦?阁下有点眼熟。”俞大猷狐疑地说,“我们在哪里见过?”
晏小六淡定回答:“我曾送汪德渊南下福建,当时拜见过戚将军,也见过俞将军一次,您记忆力真好。”
“原来如此。”俞大猷恍然大悟。
总觉得,好像还在别的地方见过。
关于斩首行动,晏小六说自己的想法:
“有一个叫廖元的人,曾经担任过典史,后来升为主簿。他家是本地豪强,负责过招降韦银豹几次,非常熟悉韦银豹和黄朝猛。我要去见廖元,让他助我解决黄朝猛。”
俞大猷点点头:“先解决黄朝猛,韦银豹就会孤掌难鸣。”
最终负责斩首的,还得是当地人。老乡见老乡,背后捅一枪。
晏小六微笑,有时候决定历史走向的,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能帮朝廷省下几百万两军费的,可能就是廖元这样一个主簿。
根据晏家好汉们打听到的消息,韦银豹反复叛乱,朝廷每次平乱都要花很多的钱,地方豪强借机获利!
现在,该让廖主薄断尾求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