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哥只是晏家养子都这么可怕,有没有一种可能,珣哥更可怕?
……
晏珣不可怕。
他在为“潘堤”的竣工写一篇碑文。
潘季驯号召远近乡绅富户为“束沙治河”出钱出力。
老潘本身是乌程世家公子出身,有很多有钱的亲戚,这些都是他的人脉。
晏家带头捐水泥,又有富户亲戚跟随着响应,带动普通人家参与其中,把募捐修建大堤的工程办得声势浩大。
因为钱财到位,民夫的伙食也改善很多,上上下下都对潘公感恩戴德。
希望潘公永远做河道御史,不要升官。
潘季驯此次治河,还解救出数万艘被困于积淤的官民船只。
这么大的成绩,朝廷和地方都喜出望外。
潘季驯提出要立碑,记录参与其中的官民功劳。
这件事,工部尚书朱衡本来想驳回……老夫修河那么多次,都没有立碑。你立什么碑,显得你能耐吗?
但是晏鹤年劝朱衡同意。
“把踊跃捐资捐物的乡绅富户名字刻在碑上,可以劝人行善;把参与修建堤坝的官吏名字刻上,可以增加他们的责任感。”
朱衡一想,有道理啊!
万一新修的堤坝出事,名字刻在第一位的潘季驯就是第一责任人!
写表彰纪念碑文的事,交给跟潘季驯关系不错的晏珣。
一篇骈四俪六又言语朴实的唐宋风文章写完,晏珣放下笔。
晏家水泥修堤坝,在历史长河中,悄悄增加一抹属于自己的痕迹。
喵喵~~两只肥猫从窗台跳下,有人来了。
晏小五走进来,小声说:“老大,有急事禀报。”
“说。”
“一,小六随汪德渊南下广西,他们领了斩首任务;二,黎大和王二叔钓到一条大鱼。自称丹阳大侠的邵方袭击送粮食的船队,被咱们抓住了;三,徐阶想加开松江市舶司。”晏小五简洁汇报。
晏珣愣了一瞬,笑道:“都是好消息。汪贤弟那边先不管,不管行动能不能成功,有小六看着,他不至于有什么危险。开松江市舶司,朝廷就多一个对外的港口。”
“可是这么一来,宁波的地位不是会降低?松江离宁波太近了。”晏小五提醒。
分明就是抢我们嘴边的肉。
晏珣正色说:“首先,宁波市舶司不是谁家的,而是朝廷的。其次,宁波现在承担的任务过重,有松江分担也好。最后,崇明岛适合建海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