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就算内斗,对这个成果还是满意的。
既然“隆庆开海”是在他们任职内实现,不论是谁提出的,都是众人一致的功劳。
将来人们写史书,“徐阶传”、“高拱传”、“李春芳传”,都得提一笔隆庆开海。
汪昭华能够办到这件事,可见高邮汪氏、徽州汪氏,这些年没少走私!
船和人都是现成的,说不定就养在某个岛上,一开关就光明正大拉出来!
但既然给朝廷送来税银,大伙儿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皇帝也挺满意,晏鹤年知人善任啊!
提名汪昭华做巡海御史,简直是神来之笔!
万一没人出海,汪家不得自己想办法?
皇帝又问一个众人关心的问题,过去福建海贸走私的人众多,海关如何管控出海的船?
杨仲泽回答:“月港的出海口在厦门中左所,官府在厦门设立验船处,进出海船都在官府眼皮底下,没有船引的走私船,一旦被抓到都会查抄货物。”
漳州、厦门……一个个熟悉的地名传到晏珣的耳朵。
福建沿海历来有海贸的传统,下南洋者古今皆有。明成祖朱棣,曾任命晋江籍侨民领袖许柴佬为吕宋总督。
……由此可见,吕宋(菲律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
明代漳州月港连接的,是比宋元海贸更宽广的世界。
佛郎机人从墨西哥挖到的银子,相当于是帮大明挖的。
大明的丝绸、陶瓷、茶叶源源不断流向东西二洋,辗转流通到欧洲、美洲。
朝中众人很快想到一个问题,海贸利益这么大,巡海御史岂非比巡盐御史的油水还大?
海关上下,从汪昭华到眼前这个海澄县令杨仲泽,有没有贪污受贿?
用脚后跟想都知道,贪污受贿是不可避免的,要么加派一层监督,要么换上绝对可靠的人。
谁是绝对可靠的?必须是区区在下!
曾经因为倭患、兵乱而人人畏惧的漳州地方官,成了香饽饽。
这些人看杨仲泽的目光,跟饿狼看小绵羊似的。
不过,去年海关全年收入的税银,不是全部押解到京城。
按照惯例,地方要截一部分用于军饷。所谓“督饷馆”,就是督海税为军饷,以海关养海军。
这一套策略,历史上一直延续到崇祯朝。
直到崇祯六年,皇帝撤销月港督饷馆。这一年,一场争夺制海权的战役在金门料罗湾打响,荷兰战舰被大明水师重创!
月港衰落后,郑氏集团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