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国家大事不能寄希望于玄学,但作为辅助总可以吧?
见皇帝若有所思,徐阶再接再厉:“如今修河工程结束,晏鹤年在工部没有什么重任,因而抽调出来修《世宗实录》。跟鞑靼谈判,朝廷需要派出有份量的官员,臣建议可以升他为左佥都御史,负责此事。”
为了把晏鹤年调走,徐阶也是下重本。
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现在谭纶身上就兼着右佥都御史。
在徐阶看来,升晏鹤年为左佥都御史,已经很有诚意。
皇帝沉吟片刻:“既然是代表朝廷谈判,就以晏鹤年为主、王崇古和谭纶为辅。加晏鹤年为左佥都御史,负责此事吧!”
晏鹤年当初还短暂代替过潘季驯的佥都御史一职治河。
临时加的御史头衔,差事结束往往被撤销。
所以,晏鹤年升官速度快,因为是暂时的,还不算太离谱。就算离谱,人家是先帝心腹!
皇帝微笑着重复:“加晏鹤年为左佥都御史,谁赞成,谁反对?”
内阁众人:陛下说了算。
陈以勤悄悄瞄了徐阶一眼,你这个顺水人情做得……以皇帝对晏鹤年的偏心,左佥都御史的头衔加上去,将来想撤销就难了。
不愧是袁炜的门生,升官速度都像袁炜。
说不定,晏鹤年从蒙古回来,就因谈判有功升礼部右侍郎,借此台阶为入阁做准备。
当初徐阶安排张居正入阁,就是走这样的路线。
噫?!
皇帝该不会是瞧上郭朴走后留下的空缺?
今日皇帝霸气侧漏,不管说什么,众人都只有赞成、不敢反对。
散会之后,阁老们难得神情一致,恍恍惚惚地走出乾清宫、回到文渊阁。
一片安静中,高拱阴阳怪气地说:“没想到徐阁老如此看重芝仙,他担当此重任,必定会感激徐阁老的提拔之恩。”
徐阶:……晦气!哪壶不开提哪壶。
在座诸位,哪个不是他提拔的?结果还不是个个口服心不服?
以徐阶的涵养,不会跟高拱对喷,只平静地说:“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非常之时用非常之人。晏鹤年既然是合适的人,就该选用。”
至少成功把晏鹤年赶走,日后睡觉都安心一点。
欧阳一敬中邪掉进粪坑还是小事,朝野传闻晏鹤年擅长解梦,说不定也能入梦?
夜夜梦见晏鹤年,岂不是梦中情人?
夭寿了。
张居正拉回正题:“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晏鹤年,而是‘御虏十三策’。可想而知,此策一经颁布,文武百官必定一片哗然。”
文官看到的,是皇帝重用武将、给武将放权;
而武官看到的,是皇帝整顿军队,谭纶和戚继光上升,就有人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