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大海盗汪直,虽说是冒充徽州汪氏,但徽州汪氏并不冤枉,真的参股搞走私。
不能枉担了虚名~~
而高邮汪氏和徽州汪氏同出一源,相互之间的关系却不太友好,在漕运和盐业上互相竞争。
“尽管如此,汪昭华仍然比其他人更懂海贸。而且他担任御史多年,名声一直很好。他有能力组织船队出海贸易、也能廉洁奉公按规定收海税。”
高拱知道汪昭华是合适的人。
收税的人一定要廉洁,汪昭华名声好、爱惜羽毛就不敢贪。
但晏家父子对皇帝的影响力,却让他不得不警惕。
晏珣在一旁补充:“本来海刚峰也是合适人选,但一来他在南京查商税;二来,朝廷贸然开海,走私集团肯定抵触。他们不敢明着反抗,就会非暴力不合作。今年是开海第一年,全天下都在看着,我们一定要做出成绩。”
开海也要有人出海贸易啊!
出海可不比内河航运,风险大得多。特别是远航,需要大海船、水手、护卫。
这些都不是说有就有的。
数来数去,还是背景复杂的高邮汪氏有这个实力。
至于汪昭华怎么和徽州汪氏谈,或者直接找到汪直的旧部、五湖四海第一把交椅合作,那是汪昭华的事。
高拱被说服了,沉吟道:“徐阁老那里也有人选。”
别忘了,徐阶是徐华亭,华亭也是靠海的!
皇帝和晏鹤年、晏珣对了对眼神,齐刷刷看着高拱,迷之微笑:“所以要拜托高先生。”
高拱:……你们明知道徐阶不同意,所以让我去争?
皇帝真是尊师重道,高老师感动落泪。
“先生,朕想来想去,此事还是由您来提,份量才够。您放心,只要你一提名汪昭华,李阁老就会响应。”皇帝郑重地说。
高拱:“……原来李春芳也是你们的人!陛下直接让他提即可,内阁中的位置,他比我还靠前。”
在这个论资排辈的时代,内阁几位大学士也是有顺序的。
第一自然是首辅徐阶,地位超然。
第二就是快要成仙的李春芳。
第三才是吸引火力的高拱。
接着是郭朴、陈以勤、张居正。
皇帝叹道:“李阁老为人处事,先生是知道的。您才是‘我们’的人啊!如此大事,朕只能托付先生。”
高拱:……又来这招!
过去那些年,小裕王每次被欺负,就可怜兮兮地说“请先生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