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鹤年在一旁扶额,说出口的事,还是秘密吗?
张居正思索片刻:“主持京察的是吏部尚书和都察院,现任吏部尚书杨博,是高拱的同乡。他能秉公办事吗?”
“我之所以告诉你这个秘密,也是担忧这个问题。”晏珣狡猾地笑了笑,“陛下要整顿吏治,但不希望成为大臣排除异己的手段。”
他敢说秘密,自然是皇帝的暗示。
把京察办成党争,绝不是皇帝和晏珣愿意看到的。
晏珣还想着怎么约束高拱,结果张居正自己送上门。
张居正站起来,在书房里踱步……他说大明到了末世,吏治的腐烂就是一大原因。
嘉靖朝后期,买官卖官几乎明码标价。
既然是花钱买的官,上任之后不得使劲刮地皮捞回本?
除此之外,还有人浮于事、懒政怠政的问题。皇帝既然不上朝,臣子迟到早退、翘班很合理吧?
隆庆皇帝有意改变这种情况,张居正得拍手叫好啊!
晏珣悠然开口:“不能让高拱滥用京察,否则日后整顿吏治就失去公信力。”
张居正下意识地问:“你是哪一边的?陛下是哪一边的?”
怎么感觉你们反复横跳呢?按理说,皇帝不是很信任高拱吗?
高拱喷徐阶,不就是皇帝给的勇气?
晏珣说:“我不是哪一边的。你希望徐阁老和高阁老摒除私怨、共谋国事,我也是一个意思。至于陛下,所有人都是他的臣子。”
皇帝天然中立!
张居正想明白之后,郑重地说:“我知道了!多谢提醒。我会监督京察、盯着吏部和督察院秉公办事。”
张阁老要露出锋芒!
见张居正揽过监督京察的事,晏珣很高兴。
他觉得自己又改变了历史!
京察变成党争,整顿吏治失败,会打击隆庆的信心!
晏鹤年放下茶杯,慢慢地说:“你们谈完了?我有一件事,想问问张阁老的意思。”
张居正已经是阁老!
其实完全可以脱离徐阶,成为另一股势力。
“您说。”张居正姿态谦虚。
他知道晏鹤年的本事,从来不敢小看这个人。
晏鹤年说:“戚继光已经从小琉球回浙江,他成功荡平小琉球的海盗巢穴。去年倭国曾派人夺取小琉球,被戚继光打退。现在东南平定,可以谈论开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