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你们几人既没有为他家掏出一分钱来帮忙,却还在这里凭着一张嘴肆无忌惮地胡说八道。
话说起来容易,可要真到了需要掏钱的时候,承担责任的唯有李益旗的父亲罢了。
再者说了,别看李益旗平日里的穿着打扮并不显得有多阔绰,可谁能保证人家的父亲不是早就已经为两个儿子准备好楼房和车子了呢?
只不过眼下由于他俩都还没有找到对象,所以这个事儿暂时被压下来没往外说罢了。
像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当中可是屡见不鲜呐。
甚至,就算往最坏的方向去想,假如李益旗其实是个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呢?
那么拥有一辆车对于他来说,也不失为一个绝佳的选择呀。
趁着自己尚且年轻力壮,可以开着车四处游历,尽情享受自由自在的时光,岂不快哉?
王萍萍一边这么琢磨着,一边脑海里忽然又浮现出刚才马金鹏所说的那句话——“都二十五六岁的人啦,也算是老大不小咯”。
想到这儿,她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便是小县城与大城市之间观念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吧。
要知道,在繁华喧嚣的大城市里面,如果有人二十五岁,旁人往往会夸赞道:哎呀,你看起来真是年轻啊,是不是刚刚才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呀?
亦或者在提及未来的生活时,还会说你好年轻呀,趁着年轻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吧。
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似乎25岁便已被视为大龄成年人。
对于男性而言,情况或许稍微好些,毕竟老一辈的人们常挂在嘴边的是,男孩子嘛,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不着急结婚,可以先打拼事业。
然而,如果主角换成25岁尚未婚配的女性,那可真是一场噩梦的开端。
打从25周岁新年伊始,甚至早在25虚岁时,身边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叔伯婶娘之类的长辈们,就像商量好了似的,开启了一轮又一轮无休止的催婚轰炸。
哎呀呀,你看看你,都25啦!再不成家可就没人要咯!
你咋还不结婚呢?我这任务啥时候才能完成啊!
这么大个人了,天天不务正业,就晓得在家里抱着手机玩!等你将来嫁过去了,有你好受的,看你婆婆咋收拾你!
你到底想找个啥样儿的哟?差不多就行了呗,别挑三拣四的啦!
咱可都是为了你好哇,你这会儿不领情,等以后吃了亏就明白了!
瞧瞧人家赵伯伯家的小孙子,多讨人喜欢呐!每次去他们家,那叫一个热热闹闹的。你也赶紧成个家生个娃,让爷爷奶奶高兴高兴!
。。。。。。
这些话语如同紧箍咒一般,在耳边反反复复地念叨着,听得人心烦意乱。
这种现象,无疑是子女与父母之间一种令人无奈的双向道德绑架。
一方面,长辈们以所谓的传统观念和关爱之名,对子女的婚姻大事横加干涉。
另一方面,子女则在内心深处抗拒这种压力,却又因亲情的羁绊难以公然反抗。
于是乎,双方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僵持不下,彼此折磨。
这情况可能从生到死都一直存在着吧,直到子女妥协答应结婚,父母才能放下念“紧箍咒”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