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戏,韩舟《亮剑》拍了。
问题是,亮剑那战争场面,对比真实战争的烈度,实际上是不够的。
简单地说,一个连队正常的打仗,用的炸药,都比韩舟《亮剑》一个团开战用的多。
至于亮剑的兵团级大场面,全部都是历史资料,根本不是韩舟自己拍摄的。
《建军》现在,就有很多的夜戏。
全是爆炸戏。
不过,夜戏之前,还有一段文戏。
“缴枪,就是为了和谈,如果不缴,怎么和谈……”
“一条枪都不能交!”
韩四升:“咔!”
“二号机往前推,来,开始!”
韩舟在旁边看。
发现一次会议的场景,韩四升切了二十三个镜头!
韩舟也拍过会议场景,比如亮剑中李云龙做论文报告,其实就是大会场景。
韩舟用了一共用了四个镜头角度。
而韩四升的二十三个镜头,个个角度都不一样。
这场戏二十三个镜头,在电影里,只有二十多秒,花了足足一个白天才拍出来。
空下来,韩舟立刻就问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么处理,镜头是不是太乱了?”
韩四升:“就是故意这么的。”
韩四升点燃一支烟,坐在椅子上:“你想,这样一个场景,实际上非常的严肃。”
“这么严肃的场景,如果拍法也严肃,讨喜吗?”
韩舟摆头。
韩四升:“那拍法严肃,会给电影票房有加成吗?”
韩舟继续摆头。
韩四升:“严肃的拍法,和快节奏剪辑,哪个制造出的紧张感更足?”
韩舟:“当然是快节奏剪辑。”
有人做过统计,自从蒙太奇这种拍摄手法被老毛熊国导演发明之后,一场九十分钟的电影,用到的镜头越来越多。
而偏向于动作戏的镜头,会比偏向于文戏更多的电影镜头多出将近三分之一以上。
拍电影,不断地用长镜头,是一种本事。
不断地快节奏切换镜头,也是一种本事。
韩四升:“说白了,这么快节奏的镜头闪烁,就是讨好观众。”
“严肃的东西,太多人拍过了,不缺这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