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李云龙这样的人,在一整个战争中成长到最后,应该已经很成熟了。
在最后还要展现他的个性,其实不是好事,反而是个败笔。
而且也有很多人认为,原版小说的前半段和后半段,压根就是两本书。
前半部,是由几位真实人物的故事,融合成的真实的纪实文学。
而后半部,是作者文青病犯了,写出来的伤痕文学。
压根不可以同日而语。
所以,韩舟在考虑拍摄自己版本的时候,秉承一个原则。
亮剑就是亮剑。
收剑,折戟成沙,都不是亮剑。
所以学院的内容大改。
而第三十一集,正是李云龙率部,在鹿港遭遇楚云飞部队之时。
彼时,楚云飞友军四百万,李云龙友军只有几万人。
几年过去,人民做出了选择。
楚云飞的部队已经是国民方面最后的抵抗力量,只剩下了几万人。
而李云龙友军高达五百万。
在最后的一战,大量部队都选择了更重大的任务,那就是拿下台海北。
而李云龙则是奉命清缴彰华县。
大军在鹿港,将楚云飞的师围得水泄不通。
在最后的抵抗力量之中,楚云飞的战斗力极强。
依托鹿港这个小镇平均海拔不足十米的洼地特性,利用炮兵和我军节节抵抗。
其他队伍办法不多,于是,上面又想到了李云龙。
“李云龙!这次又是你的老对手了。”
“上面希望,在台海北面被解放之前,就能肃清整个南部中部,现在任务很紧迫啊!”
李云龙疑惑:“老对手?谁啊?”
“楚云飞。”
楚云飞的部队89师最后全军覆没,楚云飞不止没有上军事法庭,还升职成了中将,担任军长职务,整编151军。
如今眼前的敌人,正是他。
得到这个答案后,李云龙果断接下了任务。
曾几何时,两人惺惺相惜,都是意气风发之时。
如今时过境迁,大家年纪都大了。
老朋友最后在战场上刀柄相见,并且已经是必分胜负的时刻了。
来到前线,李云龙就观察了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