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帮忙最好了,我们年纪大了,中午最好休息一下~
我和你师傅两个人去,都是轮流休息一会儿,你去帮了我们大忙了~
就跟你说的,我们堂堂济世堂也不能厚此薄彼。
坐诊大夫每月是一吊钱,另外诊金抓药都有进项。
在商言商,你这我每日给你十文,诊金三成归你、抓药提成一成,与坐诊大夫一致待遇。
你若同意,明日便开始上值,时间巳时三刻至未时一刻。”
沈槐心知这是宽待自己,自是无不答应。
钱芍听罢:“我要带上钱尧去送饭,然后在那帮忙抓药!”
老两口听了更是喜闻乐见,立刻满口答应了。
第二日,沈槐便按时去上值了。
进入腊月,某天下午,高郎中突然想看看小小徒弟的绩效。
于是得了个闲,就跟钱大夫说了。
钱大夫也好奇,就把药方记录册拿过来,一看两个人都一愣。
只见,有些药方才几文钱,有些药方几两银子,还有些药方十几两,甚至还有几十两的!
看方子,症都是对症的,两个人百思不解,决定亲口问一下孩子。
晚间消食后,钱老夫人身边的兰嬷嬷,喊沈槐去一趟。
钱尧刚好也在,三个人在互相背书的,就都跟着去了。
到了钱大夫院子里,看见还有高郎中在。
钱老夫人起身过来,拍拍几个孩子身上的雪花,轻声细语道:
“孩子,你师傅和钱爷爷要问你,关于抓药的事情。
你要不要单独跟他们解释?”
沈槐一听,一思量就知道了何事,坦然一笑道:
“无妨的,钱奶奶,你们都可以知道。”
说完抬脚就进去了。
“五丫!你自己先看看,然后说说,咋回事?”
高郎中拿着记录册,不苟言笑地问道。
“嘿嘿~不用看,我写的方子我知道滴~
几文、几十文钱的,是看病的穷苦人家;
几百文、一吊钱左右的,是穷苦人家病比较严重的,或者正常百姓家;
几两银子的,是正常百姓家病严重些的;
十几两银子的,是富贵人家;
几十两银子的,是富贵人家病严重些的。”
“这什么谬论?”高郎中听罢有些生气了,
“穷苦人家,我赞同!
但你这个不是在放牧村,开得也过于低了。
别的,应该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