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次于名字之后的,就是“请”和“谢谢你”。就像名字一样,这两个字眼也是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学习的。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说“请”,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在得到后,还要说“谢谢你”。也就因为如此,在沟通过程中使用这两个字眼,会有极佳的效果。正确的使用方式如下:
“谢谢你今天来看我。”“请从各个方面来看这个议题。”“谢谢大家今天到这里来,我相信你们会发现我们的服务员相当认真。请尽量就您的需要提出要求。”“请尽一切力量”。
“请让我为你分担财务问题,这样我们才可以达成一致的互惠协议。”3因为。
排在第四位最有力的字眼是“因为”。小时候我们常常一再地听到:“因为我说了就算”,这种说法带有权威感。等长大后,说“因为”时也就会带有某种权威性。
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艾伦·兰格曾进行一项有趣的实验。她请一群人排队使用图书馆的复印机。当她问:“对不起,我只有五页文件,我可不可以先用,因为我要赶时间。”这时有94%的人会让她排在第一位!
如果这个句子没有最后一句话,只有60%的人会让她排到前面去。然而,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当她问道:“对不起,我只有五页文件,我可不可以用复印机,因为我必须马上复印。”冲着“因为”这个字眼,有93%的人会立即让她排到队伍前面去!
在你所使用的说服性词汇中,额外加入这个字眼,会带来可观的结果,而且是事半功倍。
在说服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像前面几个字眼一样有力的词。只要你细心体会,就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用的。
交谈中应注意的要点若你要查出正在发生什么事,谈话中留一些安静的时间,让停顿稍微久一点,双方尴尬一点。人们开始觉得不舒服,会尝试将它填满,直到说出你要听的东西。
1.提开放的问题。
开放的问题不能回答“是”或“不是”。它们需要一些解释,且能维持对方继续讲话。封闭的问题:你同意我们的提议吗?开放的问题:我们讨论前,告诉我,你认为我们该做什么?封闭的问题:由于我们似乎没什么进展,你要停止讨论这件事吗?开放的问题:我们用这个方法似乎没进展,你认为我们该朝哪个方向走?人们回答“是”或“不是”,要比完整地解释他们要什么来得安全和容易。他们可能抓住机会脱离困境--尤其是他们对冲突、可能的冲突或不清楚他们要什么感到不舒服时。当对方似乎勉强开口时,提开放的问题尤其重要。若他们是害羞、生气或害怕说出要什么,他们极可能退缩到“是”或“不是”的回答,你也永远查不出他们真正要的是什么。提开放的问题可以引发人们说出更多该说的话,并给你更多反馈信息。
2.先用迂回的问题,再渐进为特定和直接的问题。
开始迂回间接地问,然后慢慢转变为较直接的问题。迂回、间接的问题如下:
“你认为这个怎么样?”“这怎么影响你?”“你听到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建议吗?”较特定且直接的问题:
“到底什么会使这个方案对你生效?”“你认为我们今天离开这里之前该做什么?”先问迂回的问题,是松懈人家告诉你实情,或帮助他们为自己探寻真相的一种方法。
3.沉默和停顿。
若你要查出正在发生什么事,好心人会告诉你,谈话中留一些安静的时间。人们开始觉得不舒服,会将它填满。若你仍显得困惑或期待,他们会尝试填得更多。他们通常会继续谈,直到说出你要听的东西。
当你问别人要什么时,他们只需要一点时间考虑。若你热心地使谈话继续,你便使他们分心了,他们无法建议一个答案,因为他们想听你讲话。
别忧虑他们不会认为你口才很好。那不是此时的重点;重点是查出他们要什么,因而你会有稍后需要的资料。
别催促讨论或驱使谈判得到一个结论。开始就进行太快,会使人提高警觉、怀疑、紧张,有时甚至惊慌。如果真是那样,他们会在最后一刻抽腿,你的时间和精力全都白费。
开始时要慢,建立彼此的信任,到最后一切都会迅速和轻易地归入适当的位置。
若你天生走路很快,你很容易立刻展开行动。你认为每个人也都做好了准备,他们已经知道要说什么,也做好了决定。
如果你是这种人,日子会过得很艰苦。大部分人跟不上你。适应他们较慢的步调,对你可能是一种折磨,但你可能已经得到了教训,有时你必须由慢再逐渐加快。
4.当听不清楚时。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不清对方谈话。举例来说,与乡音重的人交谈,往往不能完全了解其意。这时如果每句都反问又很不礼貌,但不问清楚却又难以沟通。
因此谈话中,“应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此之外,对方音量小而听不清时,也需妥善处理。若是熟悉的朋友可直接要求说大声,然而却不能如此对待上司或客人。
当你听不清楚对方说话时,可以“嗯?”一声,同时凑上耳朵。虽然经常反复如此也会失礼,不过,却能彻底了解谈话内容。
若想听清楚对方谈话,摆出身体靠近的倾听姿势,使脸部自然接近对方是必需的。因为这动作可提高对方的谈话兴致,使之能专心投入谈话中。
一般年纪大的人听力都会减退,因此需以简单明了的话来确定所谈内容,尽量避免用艰涩的字句。总之,听者在谈话中多注意细节,不但能使交谈顺畅,也能造成话题丰富的谈话。
5.大方接受称赞。
一般年轻女士都喜欢接受赞美。对她们说:“你的烹调手艺真不赖。你的先生真幸福,每天都能尝到你亲手做的菜。”听到这种赞美,年轻女士不免会害羞脸红。无论是谁,见到这种高兴的表情都会感到舒坦。能坦然接受赞美,别人也乐于称赞,这是一定的道理。
接受上司称赞亦同。“这次你报告写得非常好,分析既正确又细密。”那么,可大大方方接受,表示:“谢谢,我也是相当认真写的。”若是回答:“哪里,那份报告连我自己都不满意。”如此谦虚反留给对方傲慢的印象。
另一方面,当别人称赞时,只轻描淡写一句:“哦,是吗?”同样易引起对方不悦。因此还是坦然接受,表示很高兴。而上司给予赞美,当然也期待有所回报,希望你的工作表现能日益进步。一旦获得美言后表现就退步,上司可能会误以为你上次表现良好只是凑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