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前三起投毒事件案发现场附近的居民表示,这些毒可乐在几天前就出现在附近了。
但是这些可乐会定期调换位置。
由此可见凶手在不断进行尝试,看看投放在哪里更容易被人饮用。
更可怕的是,这几瓶毒可乐内的氰化物剂量是不同的。
桧恒明案件中的氰化物剂量为1。5g。
菅元博案件中的氰化物剂量为1。9g。
而商店门口那瓶毒可乐,氰化物剂量高达9g。
要知道氰化物的致死量是0。1g。
凶手似乎在不断调整投毒剂量,想看看多少剂量可以做到既能致死。
又能让受害人不觉得太难喝从而尽可能多得喝下去。
由此可见凶手的变态心理。
东京车站巧克力投毒事件之后,凶手似乎停止了行凶。
但人们对于投毒案件的恐惧仍未消除,受到案件的影响。
日本国民长期不敢喝可乐。
为此,大部分可乐厂家开始出产易拉罐装可乐。
因为易拉罐装不像瓶装,一旦破坏,能够很容易地发现。
但这起案件却成为了一起悬案,至今没有破获。
2010年。
日本修改刑事诉讼法。
这类杀人案件不再受到追诉期的限制。
喜欢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