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师疑惑的小声问道,“王院士,我记得你不是说过,升阶材料制造湮灭力场会受限……”
“不是一个问题。”
王浩道,“核聚变控制需求的容器环境,不需要太强的湮灭力场,强度倍率在4左右就足够了。”
“这就是两个研究的区别。”
第二决策人和徐老师顿时明白过来。
第二决策人思考着问道,“如果进行核聚变的研究,王院士,你觉得多久能实现制造出第一台稳定设备呢?”
“五年、十年?也许吧。”
王浩不确定的说道,“在没有金属材料支持的强湮灭力场发生技术前,我暂时不会考虑做这个方向的研究。”
“有点可惜啊!”
第二决策人觉得相对可控核聚变技术,十年的研发时间完全是可以接受的,他马上承诺说道,“王院士,你什么时候有想法了,我们肯定支持的,经费方面不用担心。”
“湮灭科技公司马上要成立了,我可以承诺拿出新公司以及超导材料公司的利润,来支持这个技术。”
“一年,一千亿没有问题。”
“嗯。”
王浩很澹定的点头。
汤建军站在旁边都听愣了。
之前他说起研究核聚变技术,领导给出的答复是‘一年一千万’经费支持,到了王浩这里就变成‘一年一千亿’?
一千万、一千亿……
算一下。
“所以说,王浩约等于一万个我?”,!
正确方向实在太重要了。
其他科技上举例来说,他们早已掌握超导电池技术,并使用超导电池制造出了空舰系列飞行器。
阿迈瑞肯方面,则一直没有研究出来。
王浩和第二决策人以及徐老师谈了很多,也说起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国际湮灭理论组织的研究才是正确的。”
“他们制造的强湮灭力场倍率不高,但也只是对比我们而已,如果没有我们,他们就是最先进的。”
“只要顺着方向去研究,就有希望不断提升,到时候,发现f射线也很正常……”
“可惜了尤拉尹-诺沃提尼……”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走在了湮灭力场实验组最初的方向上,就是不断研究提升湮灭力场的强度,再结合磁场挤压的方向进行研究。
如果继续下去,早晚会发现f射线。
现在……
难了!
在失去了阿迈瑞肯方面的支持以后,国际湮灭理论组织连制造第二台设备的资金都是问题,组织是否能维持下去也成了未知数。
……
在和王浩谈了一下湮灭力场的研究问题后,第二决策人和徐老师顿时变得心情舒畅。
他们感觉有两大收获。
一个是了解到阿迈瑞肯的新计划走错了方向。
另一个就是f射线的问题。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有机会发现f射线,可他们的研究已经进行不下去,再继续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未来很多年内,f射线都会是国内独有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