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要是给外地人听起来,你家在二环有房,那你家就是有钱人家了,事实上,根本不是。
他爸妈拿着点工资养活他,那日子也不是很宽裕,比起那些家里做生意进来的新京二代们,他过得窘迫多了。
趁着那小男孩进去的功夫,叶天在这附近看了看,这一排房子后面就是新盖的高楼,这里有点像城中村的意思。
按照他的理解,两广地区的城中村一旦拆迁的话,还是值些钱的吧?
这一层一层的都是门,看样子应该住了不少户人家。这个时间,孩子上学,大人上班,只能偶尔看见些老年人。
小男孩从一个门里出来了,手里抱着一堆叮叮当当的手工制作的首饰,小跑着到叶天面前,说:“哥,你看吧。”然后蹲下来,连着那个包着首饰的布一块放到了地上,大有就地摆摊的架势。
“你奶奶不在家?”叶天随口问了一嘴,蹲了下来。
小男孩说:“我奶奶腿脚不方便,前两天下雨,膝盖有点疼,我叫她不要出门了。哥,我给你说,这些首饰纯手工的,独一份,你在外头根本买不到,可是稀罕物。”
叶天随便拿了几个看了看,说:“你小子嘴皮子倒是利索,以后长大了也是做生意的料吧。你这些怎么不拿去摆地摊?现在地摊经济这么火,一晚上说不定就卖完了,还用得着在大马路上拉客啊?你这效率多低啊,还耽误白天上学。”
都是些手串,项链之类的东西,现在的学生都不喜欢这些玩意了,估计也就能卖给幼儿园的小孩。
小男孩蹲在他旁边,似乎有些为难,说:“我太小了,要是去摆摊,会被人举报然后带走的。而且,我要是被带走了,就没人照顾我奶奶了。”
“你爸妈呢?”叶天问。
“我没有爸妈。”小男孩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里没有任何情绪的浮动,仿佛在说一个与他无关的事情,就好像在回答“吃饭了吗?”这种极为平常的问题一样。
叶天也没回头看他,说:“就你和你奶奶两个人生活?靠着你奶奶做这些手工过活吗?”
“嗯,差不多吧,不过我有时候会帮哥哥姐姐叔叔阿姨跑跑腿什么的,也能赚点外快呵呵。”
叶天听不得这个,听起来,这孩子过的怪不容易的。谁叫他碰上了呢,况且现在又有点经济实力,他问了一句:“你这些都多少钱啊?”
“项链15一个,手串十块一个。”小男孩欢快的说着。
叶天数了数,统共也就二十个左右,这就算都买了也没多少钱。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太做这些估计得做一个月吧,一个月就赚几百块钱,够他俩吃饭的吗?
叶天在瞎捉摸,手里随便翻着,这时候,那门被人从里头打开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拄着拐杖走了出来:“乐儿啊,卖不出去就回来吧啊。上你学去,等天擦黑儿了,奶奶推着车出去摆摊儿。”
叶天一听这口音:京片子啊。
那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也瞧见了自己的孙子乐儿和一个年轻男人一齐蹲在地上看她做的那些玩意呢。
叶天瞧着这老太太虽然头发花白,但是脸上的褶子倒也不是像是80岁的人,整个仪容还是能看出来以前家庭条件不错的,看来这个孩子没说谎。
叶天站了起来,喊了一句:“奶奶,您好。我是从京城过来的。”
说到京城俩字,老太太明显愣了一下,眼睛定定看着叶天,似乎在看他,又似乎没有,过了一瞬,老太太笑着点了下头,还是叫他的孙子:“乐儿啊,给客人拿个马扎儿,蹲地上多累啊。”
“哦。”叫乐儿的小男孩风一样的跑进那个小屋子,从里头搬出来一个木头做的马扎儿,递给叶天:“哥,你坐着看。”
那老太太坐到了门口的一把竹椅上,用手按了按自己的两个膝盖。
小男孩赶紧去屋里拿了个毯子出来,说:“奶奶,你把膝盖盖上,别再受风了。”
“好孩子。”
叶天状似无意的问老太太:“奶奶,我听您口音是京城人吧?咱俩是老乡啊。您过来多少年了?这口音倒是没怎么变。”
老太太脸上倒没什么表情,说了一句:“好些年前的事了,口音改不过来了。”
这老太太好像不愿意过多的提过去的事,小男孩笑嘻嘻的说:“我奶奶以前是京城的大小姐呢,她的故事可精彩了,要是她愿意给你讲就好了。”后面这话声音很小,生怕老太太听见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