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表情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有被观察的机会,它的特点是:嘴角
,拉向后方;面颊往上提;眉毛平舒,眼睛变小。
不愉快的表情,它的特点是:嘴角下垂;面颊往下拉,变得细长;眉毛深锁,皱成“倒八字”。
自然可以具体化一些,比如:
眉--有心理学家研究,眉毛可有近20多种动态,分别表示不同感情。汉语中常用词语有:“柳眉倒竖”(发怒),“横眉冷对‘’(轻蔑、敌意),”挤眉弄眼‘’(戏谑),“低眉顺眼”(顺从)。宋代词人周邦彦有一句词:“一段伤春,都在眉间。”这是因为一个人眉间的肌肉皱纹较为典型地体现出他的焦虑和忧郁,即眉头紧锁,而一旦眉间放开、舒展,则是心情变得轻松明朗的标志。
鼻--鼻子的表情动作较少,o而含义也较为明确。厌恶时耸起鼻子,轻蔑时嗤之以鼻,愤怒时鼻孔张大,紧张时鼻腔收缩,屏息敛气。人的大脑分为两半球,发自内心的感情通常由右脑控制,却具体反映在左脸上;而左脑则专司理智性感情,然后反映在右脸上。因此左脸的表情多为真的,右脸的表情有可能是假的。若想知道对方的真实感情,必须强迫自己去观察对方的左脸。
从面部表情上,读透了内心所蕴藏的玄机,是识人高手厚积一世,而薄发一时的秘技。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合唱的“空城计”了。
当诸葛亮带领一帮老弱残兵坐守阴平这座空城时,兵强马壮的司马懿父子,率领20万大军兵临城下。
在城墙之上,诸葛亮焚香朝天,面色平静,他旁若无人地洞开城门,自己端坐在城墙之上,手挥五弦,目送归鸿,飘飘然令人有出尘之想。
一场千古的双簧戏,由此拉开了帷幕。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谋略势均力敌的高手,一个在城墙之上,一个在城墙之下,用心机对峙着。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一眼能看穿他虚张声势的空架式,但诸葛亮更知道,司马家
SO?[察言;观色,无能闻二制土j
族和曹氏家族的冲突,倘若司马懿拿下了诸葛亮,三国鼎立之势不再,司马家族目前羽翼未丰,最后难逃兔死狗烹的下场。
精通军事的司马懿当然知道帮刘邦打天下的韩信的下场。诸葛亮的存在,让司马懿有了和曹操周旋的机会,对付诸葛亮,曹操还必须倚重司马懿,诸葛亮一倒,曹操立刻没了后顾之忧,安内是必然之举,那一刻,哪里还有司马家族的容身之地。
所以,在表情平静的背后,俩人心中都在波澜起伏,就是因为诸葛亮一生谨慎,心知司马懿不会下手,才敢下这招看似冒险之局。当司马懿的儿子提醒说,诸葛亮在使诈,城中必无伏兵,心知肚明的司马懿,立即打断他的话,以诸葛亮一生惟谨慎的话搪塞过去了。机智的司马懿从诸葛亮平静的表情上领悟到,这是诸葛亮谋划着一曲和他合唱的双簧戏,这出戏,非大智大慧的人,绝不可能唱得如此之好。
11。以貌识人,但不以貌取人
I类对事物的一般认识过程是:首先是感官接受了外界事物,然后心里有丿、了印象,接着发出声音加以评论,最后才表现为人的外表反应。所以我们要识人,也应该从人的夕卜貌去识人,以便于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明建文二年(1400年),策试中有个叫王良的对策最佳,但因其貌不扬,被抑为第二,原本第二的胡靖擢为第一。后来惠帝亡国,倒是王良以斂节
1死殉国,而胡靖却投靠了永乐皇帝,做了高宣。明英宗对朝臣的相貌也特别看重。天顺时,大同巡抚韩雍升为兵部侍郎,英宗发诏让大学士李贤举荐一个与韩雍人品相同的人继任。李贤举荐了山东按察使王越。王越长得身材高大,步履轻捷,又喜着宽身短袖的服饰,英宗见后很是满意,说:“王越是爽利武职打扮。”后来王越在边陲果然颇有战功。
古人认为,好的面色是:面相有威严,意志坚强,富有魄力,处事果断,无私正直,嫉恶如仇;秃发谢顶,善于理财,有掌管钱物的能力;观额高耸圆重,面目威严,有权有势,众人依顺;额高鼻丰并与下巴相称,中年到老年享福不断;颤隆鼻高,脸颇丰腴,晚年更为富足;额骨高耸,眼长而印堂丰满,脸相威严,贵享八方朝贡。
识面认为不好的脸色是:额高而脸颐削瘦,做事难成,晚年孤独清苦;额高而鬓发疏稀,老来孤独;额高鼻陷,做事多成亦多败。薄脸皮的人常常会被误认为高傲,或者低能。这些误解更增加了薄脸皮者在人际交往中的困难。因此,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常常不敢大胆行事,宁愿选择消极应付的办法。他们对工作往往但求无过,不求有功,怕担风险。然而,脸
OM(察言观色,才能闻二知王)
皮薄的人并非一无是处。一般说来,脸皮薄者的为人倒是比较坚定可靠的。他们是好部下、好朋友,在特定的狭小范围内,还可以充任好骨干。
①一个心质诚仁的人,必定会展现出温柔随和的貌色。
②一个心质诚勇的人,必定会展示出严肃庄重的貌色。
③一个心质诚智的人,必定会展示出明智清楚的貌色。
但是,识人不能单从相貌出发。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
量。请看下面的例子。
三国时东吴的国君孙权号称是善识人才的明君,但却曾“相马失于疲,遂遗千里足”。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力荐庞统。孙权听后先是大喜,但见面后却心中不悦。因为庞统生得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貌古怪,加之庞统不推崇孙权一向器重的周瑜,孙权便错误地认为庞统只不过是一介波士,没什么大用。于是,鲁肃提醒孙权,庞统在赤壁大战时曾献连环计,立下奇功,以期说服孙权,而孙权却固执己见,最终把庞统从江南赶走。鲁肃见事已至此,转而把庞统推荐给刘备。谁知,爱才心切的刘备,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也不高兴,只让他当了个小小的县令。有匡世之才的庞统,只。因相貌长得不俊,竟然几处遭到令落,报国无门,不得重用。后来,还是张飞了解了他的真才后极力举荐,刘备才委以副军师的职务。
一向慧眼识珠的曹操,也有以貌取人的错举。
益州张松过目不忘,乃天下奇才,只是生得额镇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当张松暗携西川四十一州地图,千里迢迢来到许昌打算进献给曹操时,曹操见张松“人物猥琐从而产生厌烦之感,加之张松言词激烈,揭了自己的短处,便将张松赶出国门。刘备乘机而入,争取到了张松,从而取得了进取西川军事上的优势。如果曹操不是以貌取人,而是礼待张松,充分发挥其才识,那样恐怕会是另一种结果。
这说明光以貌识人,未免识人于偏颇而不全,甚至识错人。要完全认识一个人,还需从其他方面入手。这一点,希望我们在识人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