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方法把有关请求等表达出来,显得彬彬有礼、十分恭敬。例如:“您老就不要推辞了,弟子们都在恭候呢!”
请求别人帮助,最为传统有效的做法是尽量表示虔诚,使人家感到备受尊重,乐于从命。有时办事要先把问题的难度说出来,让人觉得你是不得已而为之,明知自己知道不该说但还得说。例如:“真不该在这时候打搅您,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麻烦您一下。”“我知道你手头也不宽裕,不过实在没办法,只好向你借一借。”
(5)语气肯定
每个人的自尊心都很强,很容易因为某些微不足道的事而自尊心受损。如此一来,会反射性地表现出拒绝的态度。所以要对方听你说话;首先得先倾听对方要表达些什么。所谓“说话语气肯定”并不是指肯定对方说话的内容,而是指留心对方容易受伤害的感受。
如果我们无法在内容上赞成对方的想法,我们可以告诉对方:“你所说的,事实上我本身也曾考虑过。”然后再问对方:“那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呢?”将判断的决定权交给对方。这并不是单纯地保护对方的高度自尊心,也是了解自己并不完美的人的谦虚表现,以这种形式可以获得对方的认同。
(6)给对方以承诺
即在求助时许以互利的承诺,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值得。求人时,别忘了表
示愿意给对方某种回报或将牢记对方所提供的好处,即使不能马上回报对方,也
一定会在对方用得着自己的时候鼎力相助。配以“互利”的承诺,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值得,同时也会对求助者多一份好感。
(7)逼入“绝境”,让对方无路可退
就是事先设计好交谈的语势,堵住对方的退路,使对方诚恳地接受你的请求。
有一次,某校针对学生流失严重的现象,计划召开家长大会。教务主任找到了书记,说:“我现在把工作向您汇报一下……其中我校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流失严重,这势必会带来不良影响。”书记接着说:“是啊,这个问题不可忽视,应该很好地抓一抓。”主任就趁势说:“所以,我们打算马上召开家长会,请您在会上作作指示。”说完,书记考虑片刻,便欣然答应了。后来,据书记讲,他本来已经有约在先,只是这事他不便推辞,只得舍彼求此。
(8)真诚地“捧”对方
所谓“真诚地捧”在这里是指恰到好处、实事求是地称赞所求的人,并不是那种漫无边际、令人肉麻的吹捧。求人时,说点对方乐意听的话,尤其就与所求之事有关的方面顺便称赞对方,也不失为一种巧妙求人的办法。
(9)运用商量式语气
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时,切莫武断地发布命令,若用婉转、商量的口气,效果会更好。
用商量的口气把要办的事说出来,如:“能不能快点把这事给办一下?”装作自己没把握,把请求、建议等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你可能不愿意接受,不过我还是想让你考虑一下。”
在别人或者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关条件或意愿,那就不会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很有分寸。先提出部分要求,以便对方顺利接受,然后再步步深入。我们会经常发现,人们在提出某些请求时往往会把大事说小,这并不是哄骗对方,而是适当减轻给别人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使自己便于启齿。
比如,妻子从单位回来,对正在看书的丈夫说:“今天我想加班做件衣服,你是不是去接孩子,再做做饭?”这种尊重对方的商量的口吻,对方是很乐意接受的。
这样说,不但达到了目的,而且使彼此关系和谐融洽。然而,如果使用命令的强硬口吻,一定会引起争吵。
现实中的办事只需要那么一点小小的艺术,能说会道、打动人心的艺术。生活中,我们需要求人,需要说服人,需要维系人与人之间融洽的关系。有些人不会说话,结果总让自己活在进退不能自如的紧张和压迫之中,每天气喘吁吁,惊惧不安。有些人懂得说话的艺术,有一张好嘴巴,如果他们本来平庸,这张好嘴巴能让他们出类拔萃,如果他们本来优秀,这张好嘴巴令他们更加锦上添花。
5。会说“恭维话”的人才吃香
在这个社会上,会说恭维话的人,肯定比较吃香,办事儿顺利也就顺理成章了。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赞美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可能是恭维话,却还是没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悦。
因为,爱听溢美之辞是人的天性,虚荣心是人性的弱点。当你听到对方的吹捧和赞扬时,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自然也就会高高兴兴地听取对方的建议。
某人到私人商摊处买过衣服,在试衣时,卖主惊叹道:“啊!真漂亮!穿起来非常合身,朴素、大方、有风度。你比以前年轻了几岁。”那人听了非常高兴,本来是不想买那件衣服的,却买回来了。
人总是喜欢别人奉承的。有时,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一个人受到别人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不符合实际了。
1671年5月,伦敦发生了一起举世震惊的盗窃案,一伙盗贼潜入伦敦市郊马丁塔;想要抢走英国“镇国之宝”——国王皇冠。因消息走漏,盗贼束手就擒。英王查理二世得知此事,非常震惊,决定亲自审问这些胆大包天的狂妄之徒。于是,罪大恶极的首犯布勒特被押到了国王面前。查理二世看着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人,心中暗想:我倒要看看此人究竟有何能耐,居然敢盗国宝;想到这里,便开口问道:“听说你还有男爵的头衔?”“是的,陛下。”布勒特老实地回答。“我还听说你这个头衔是诱杀了一个叫艾默思的人而得来的。”“陛下,我只是想看看他是否配得上您赐给他的那个高位,要是他轻而易举地被我打发掉,陛下就能挑选一个更适合的人来接替他。”
查理二世沉思了一会儿,觉得布勒特不仅胆大包天而且口齿伶俐。于是又厉声问道:“你胆子越来越大,竟然敢来盗我的王冠?”“我知道我这个举动太狂妄了,但是,陛下,我只是想以此来提醒您关心一下我这个生活无依无靠的老兵。”“哦,什么?你并不是我的部下!”“陛下,我从来不曾对抗过您,现在天下太平,所有的臣民不都是您的部下?我当然也是您的部下。”说到这里,查理二世觉得布勒特更像是个无赖,“那你说吧,该怎么处理你?”
“从法律的角度说,我们应当被处死。但是,我们五个人每一位至少会有两位亲属为此而落泪。从陛下您的角度看,多十个人赞美总比多十个人落泪好得多。”查理二世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回答,接着又问:“传说中你是个劫富济贫的英雄,你觉得自己是个勇士还是懦夫?”“陛下,我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身,到处有人抓我,去年我在家乡搞了一次假出殡,希望大家以为我死了而不再追捕我,这不是一个勇土的行为。因此,尽管在别人面前我是个勇土,但在陛下的权威面前我是个懦夫。”这番强词夺理的辩解竟然让查理二世大悦,最后竟赦免了布勒特。
恭维别人,仿佛是用一支火把温暖了人心,不仅恭维了对方,还能使彼此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
年轻时的韩信,在受过“胯下之辱”后,追随汉高祖刘邦,屡建奇功,于是有人断言:“如果汉高祖没有韩信,根本无法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就因如此,后来汉高祖对韩信日益强大的力量畏惧了,于是有意寻找借口,以企图谋反的罪名,要把韩信捕而杀之。
此时,韩信并不为自己辩护,只是说:“果然像人家预料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我韩信只有被烹、被杀了!”
刘邦听了,也觉得韩信乃开国第一功臣,不能要杀便杀,便将他贬王为侯,暂且搁置,以观后效。
韩信受此打击之后,心怀忧愤,整天过着不愉快的日子。就在这时,久未谋面的刘邦和韩信终于有了一次见面谈话的机会。韩信本善于恭维,便抓住这个机会,适时适事地把刘邦恭维了一番,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两人的话题是从评论将士开始的,但各持的见解不同。刘邦问韩信:“你看我有统率几万大军的能力呢?”
韩信答:“陛下最多只能统率10万左右的大军吧!”
刘邦又问:“那么,你呢?”
韩信一笑:“在下当然是多多益善!”
刘邦也笑着问:“那你又为什么被我所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