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全大宋每年购买的马,都给了郭默,估计也得两年才能给他凑齐“一人三马”,又怎么可能都给他呢?
“战马在我大宋,的确是个稀罕物,老夫也不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这样吧,质量无论好坏,先给你凑够五千匹,能够让‘敦武军’正常训练,其他的再慢慢想办法。”
史弥远倒没一口回绝,他莫名地在这个少年身上,看到了一股从未见过的锐气。
也不单单是锐气,好像能让人莫名的就信任他,想看看他能创出什么样的奇迹来。
“多谢恩相!”
这次郭默是真心地在感谢,他都不敢保证,现在整个大宋,谁还能一次性给他解决五千匹战马的问题,估计连官家都未必能做到。
“恩相,为何我大宋不重视‘马政’?”
马政,指历代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
而大宋南迁之后,马政就逐渐废弛,既无马源,又找不到太合适养马的地方,几乎就剩采购一途。
而现在的马政,还正归于枢密院管理。
“哈哈,状元公,你有所不知,我大宋地处江南,战马完全依赖购买。所谓马政,不说形同虚设也差不多。”
还是赵汝述在旁边为郭默“解惑”。
“末将得到一些消息,也胡乱做了些分析,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郭默有些犹豫,但又有些想说的样子。
“在老夫这里,就不要拘束了,年轻人该有的朝气还是要有的,暮气沉沉的像怎么回事?”
难得史弥远真还像老师一样,用“教喻”的口吻说道,或许是他还真的没有太过优秀的后辈。
“末将让‘皇城司’的人,留意了一下北方三国,蒙古、西夏、金国的动向。”
“发现最近他们的兵力,似乎都向着西夏的边境移动。早年末将也曾在北方游历,知道蒙古早就想对西夏动手,金国恐怕是会站在西夏的一边。”
“但是,末将觉得即便西夏和金国联手,也未必能挡住蒙古的进攻。因此末将想着,咱们大宋是否能从西夏身上,也分一杯羹呢?”
郭默试探的问道,因为他知道这个史弥远,并不是一个主张外战的人。
“你的意思是,我大宋也参与对西夏的战斗?可是大宋现在跟西夏,并不接壤啊。”
史弥远一时没理解郭默的意图。
“轻启战端,恐非我大宋之福,末将说的是解决战马的问题。”
“西夏地处边陲,一旦发生战争,物资上最不缺的就是战马,而其他的诸如粮食,甚至兵器、铠甲,都会缺少。”
“我们可暗中联络西夏,提出以大米换取战马,甚至也可以搭配一些兵器和铠甲,咱们淘汰下来的,到了西夏都算是不错的。”
“这件事情,可以用‘民间’的名义来进行。同样的事情,也可以跟金国交换。”
“咱们的目的,既要满足战马的需求,又能让他们彼此消耗。具体怎样操作,就不是末将能想明白的了。”
郭默娓娓道来,史弥远和赵汝述,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思考着这个提议的可行性。
“状元郎思虑深远,此事确有可操作之处,老夫回头再找人合计一下,定会有一个满意的答复。”
史弥远想了良久,没有做最终的决定。
“爹爹——”
正在这时,从花厅外传来一女子的声音。
门帘掀起,一身杏黄色衣裙的女子,从外面进来,看年龄应当不满双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