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林找了个位置招呼他们坐下,在吃饭的时候轻声讲道:“可比咱们的对标单位强势多了。”
“主管单位嘛,差不多。”
李怀德随意地接了一句,看他吃饭的表情就知道,他还是不满意啊。
“哎——可差远了——”
朱小林环顾四周,轻声讲道:“详细的我不了解,学武一定知道。”
“也是最近几年的变化。”
李学武吃着较为新鲜的汉堡,解释道:“德国经济委员会,管理德国苏占区的经济,并且最近几年还扩大了它的权限,赋予经济委员会对全占领区发布具有约束力的命令的权力。”
“随后又成立了经济计划总管理署,即后来的计划委员会。”
“跟咱们的路子差不多吗?”
李怀德听他这么讲,也忘了没吃到好东西的不快,看着他问道:“差别大不大?”
“根本不是一个路子。”
李学武微微摇头,看着他讲道:“这里有毛子的全力支持,总比咱们发展的快一些。”
“不过这种经济也是有弊端的。”
他抬了抬眉毛,道:“那就是生产和经济结构单一,容易产生崩塌。”
“在什么时候?”朱小林皱眉问道:“什么情况下他们的经济会出现崩塌的状况?”
“当毛子无力支撑这种经济体系的时候。”李学武一边吃着饭,一边给两人讲道:“当毛子无力在这里施加绝对影响力的时候。”
李怀德和朱小林微微一愣,随即眉头皱的更深了。
“这特么得等到猴年马月去啊?”
“呵呵,哪有猴年马月。”
李学武轻笑着看了他一眼,不过也没解释,因为受时代思维的固化和影响,很多人都无法想象20年后、30年后乃至是五六十年后的样子。
就算他现在实话实说,他们也不会相信的。
就八九十年代,多少缺乏自信的年轻人义无反顾地奔向灯塔,结果呢?
不到四十年,灯塔要塌了。
“这里的农业发展得非常好。”
李学武轻声介绍道:“战争结束后,苏占区实行了基本生产资料的国有化,到50年,民主德国的农业生产已达到了战前的水平。”
“51年,民主德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民主德国工业总产值就占了全民经济成分的78。9%。”
“60年民主德国又实现了农业生产合作化。”
李学武挑了挑眉毛,看着两人讲道:“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熟悉?”
“岂止是熟悉啊——”
朱小林苦笑着摇了摇头,道:“我现在去乡下,能不能见着生产队队长?”
“呵呵,这个可说不好。”
李学武笑着看了他道:“要不您就代表咱们工业系统去民主德国的农村去走访考察?”
“反正你也是闲着没事干。”李怀德突然来了这么一句,说的朱小林都有些应激了。
“63年,民主德国提出了“新经济体制”的指导方针,也就是现在的经济成果。”
李学武给自己的介绍收了个尾,吃了一口汉堡,等众人看向他,这才继续讲道:“你们应该也看到了,民主德国已经彻底与西方脱轨了。”
“这都不是把后背交给别人了。”朱小林皱着眉头讲道:“现在我更觉得***他老人家的伟大了。”
“所以咱们自己要争气。”
李学武态度认真地讲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到什么时候都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