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一时寂静,只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曹操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
那些雪花在空中旋转、飘舞,看似毫无规律,却都逃不过坠落地面的命运。
这就宛若乱世中的群雄,无论如何挣扎,终将归于一方。
“主公,”
荀彧看完书信后,拱手道:“袁公路送女联姻,可见其与北明沆瀣之心。而之前北明铁骑冒雪南下,属下猜测极可能是对淮南的军援。”
荀彧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如锤敲在曹操心上。
他转身看向这位被誉为“王佐之才”的谋士,等待下文。
“故而属下以为,当先发制人!”
荀彧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不然,我方必被南陈北明,南北夹击。”
曹操缓缓点头,这正是他最担忧的局面。如今他虽然纠集了九路诸侯,但兖州地处河北与淮南之间,一旦开战,兖州宛若碾中米粟。
“文若以为,当如何先发制人?”
曹操目光在三位谋士脸上扫过。
荀彧与荀攸对视一眼,上前一步:“下月初八,趁袁术称帝之日,齐袭淮南!”
“称帝之日?”曹操细眼微眯。
“正是!”
荀彧解释道,“袁术称帝,必大宴群臣,防备松懈。”
程昱此时也开口道:“主公,据细作回报,北明虽军力强盛,然正大肆改革军制,若我方能在其完成部署前击溃袁术,可破南陈北明夹击之势!”
曹操沉思片刻,眼中精光渐盛:“好!就定在下月初八。公达,即刻联络各地诸侯;仲德,继续打探北明动向;文若,制定进军方略。”
“诺!”
三人领命而去,脚步声渐渐消失在长廊尽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曹操走回案前,拾起一支掉落的毛笔,在手中轻轻转动。笔杆上还残留着墨香,让他想起当年与袁术同窗时的情景…
那时的袁公路,虽然骄横,却不失为一方豪杰。
他们曾一起在洛阳求学,在月下饮酒论剑,畅谈天下大事。
如今…。却再也回不去了!
“报——”
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曹操的思绪。
一名侍卫跪在门外,“启禀丞相,陈留线报!”
…。。
兖州,陈留。
漫天飞雪下,一支声势浩荡的骑兵,在陈留城北门外缓缓停下。
“呼~”
杨弘搓了搓冻得发红的双手,呵出的白气在眼前凝结又消散。
他望着骑兵大队中央那面猎猎作响的“明”字大旗,心中翻涌着难以言表的复杂情绪。
三天,在如此恶劣的风雪天气,白袍军居然仅用三天时间,就从数百里之外的邯郸抵达了陈留。
这样的意志力,这样的执行力,在淮南军中是见不到的。
杨弘不由得紧了紧身上的羊皮氅,却依然感到刺骨的寒意,从脚底一直蔓延到头顶。
“杨鸿胪,这边请。”成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断了杨弘的思绪。
杨弘转身,看见成廉已换下沾满雪水的铠甲,穿着一件深青色棉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