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面面相觑,从返两个字,就可以知道,刚才皇帝在接见韩瑞,才告退不久,内shì又追过来,不知是为了何事,不过,也不管是为了什么事情,反正很多人羡慕不已,眼珠子都红透了。
官员的心思,李泰没有理会,与刘文收打过招呼,就带着贺兰安石等人离去,出了太常寺官署,抬眼望去,依然可见到韩瑞与内shì的身影,随之消失在宫殿之中。
“你说,父皇召见韩瑞,为了何事?”李泰míhuo不解。
贺兰安石茫然,摇头说道:“不知道。”
“探……”李泰断然道。
贺兰安石连忙应声,心中也犯难起来,说得容易,怎么探查,却是个大问题,毕竟宫闱机密太多,谁敢泄1ù,直接1uan棍打死,内shì宫女吓怕了,肯定守口如瓶。
李泰也明白这个道理,没有指望贺兰安石,先打他们回王府,自己理了下衣冠,直接朝宫殿走去,才到门口,就给几个内shì拦了下来。
“孤有事求见父皇。”李泰傲然说道。
内shì点头哈腰,xiao心翼翼道:“殿下稍等,容xiao的禀报。”
李泰微微颔,这是规矩,就算是亲生父子,也不能破例,也不用他等多久,片刻功夫,内shì匆匆出来,xiao声说道:“殿下,陛下让你明天再来。”
李泰愣住了,随之扬声道:“儿臣谨遵父皇之令。”说罢,十分干脆,转身就走了,恃宠成骄的错误,以李泰的聪明,绝对不会犯的,识大体,知进退,才是保证宠爱不衰的原因。
宫殿之中,隐约听到李泰的声音,李世民笑了下,目光看向韩瑞,唤道:“韩卿。”
“xiao臣在。”韩瑞毕恭毕敬,很是拘谨,才走不久,又被叫了回来,心中不免得有几分忐忑不安。
手指在金丝楠木隐几上轻滑,李世民沉yín起来,似乎在措词,过了半响,淡声道:“朕非常好奇,你是一个文官,为何如此热衷于军事?”
韩瑞呆了下,这个腔调,怎么与王珪类似,莫不是在告诫自己,多管闲事了?
“回禀陛下,其实xiao臣对于兵法战略,真是了解不多。”韩瑞诚实说道:“纸上谈兵还行,真正上了战场,多半和赵括差不多,三个建议,只是偶尔灵光一闪,有了这样的念头,至于是否可用,还须陛下决断。”
“韩博士,你所提的建议,自然可用,但是皆是针对武将而言,难道就不为文官考虑?”长孙无忌说道,有些话李世民不好开口,他自然要为君分忧。
韩瑞愕然,抬头看了眼长孙无忌,轻声道:“恕下官愚昧,不解司空之言是何意思。”
“韩博士,你应该清楚。”长孙无忌微笑说道:“无论是军校、武举的设立,还是英烈堂的创举,对于武将来说,不仅有实质的好处,更是极大的荣耀,到那个时候,你这个倡议者,恐怕也要羡慕不已。”
尽管没有说开,但是这样直白,韩瑞想装糊涂也不成,而且也终于明白了,李世民心中的顾虑,无非是怕抬高了武将的地位,文官不能制衡,以后不好控制,动摇了国本。
“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李世民说道:“辟土开疆,需以武将刀枪剑戟,但是治国安邦,还要文臣的笔墨纸砚,朕不能厚此薄彼。”
“陛下所言极是。”长孙无忌表示赞同,看向韩瑞道:“你可有解决之道?”
韩瑞很想挠头,这个根本就是强人所难,军中将士还好说,经常临阵打仗,容易死伤,却少有人记得他们的功劳,给他们树碑纪念,也算是一种补偿。
但是文官待在后方,若是做出了功绩,自然有朝廷封赏,而且其治下的百姓,感恩戴德,经常自的树碑立祠,根本不用再多此一举。
至于军校,千多年前,就有庠序学校的存在了,科举更是已经实行几十年,除去那些因战功封爵的武将权贵,无论怎么看,都是将士的地位低于文人,稍微有点提升,他们却觉得不公平,对此,韩瑞只有无语。
究其原因,无非是文人已经习惯了享受优厚的待遇,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要是现有人待遇更好,心中自然不满……
第二卷 长安行 第四百九十七章 储相
更新时间:2011…9…21 1:01:28 本章字数:4889
第四百九十七章 储相
劣根xìng呀,韩瑞心中叹气,不过还是乖乖的思索起来,凌烟阁什么的,文武大臣都能进,自然不用考虑了,学校什么的,更加没有必要,有国子监足够了,至于立功受奖,荣耀封号之类的,朝廷自有勋爵散官授予。
仔细想想,古往今来,文人的梦想,无非是入阁拜相,辅助帝王,留下青史而已,这些即使没有额外的帮助,一样可以实现,想到这里,韩瑞愈加觉得,千百年来,统治阶级真是太过优待文人了,可以给的,都已经给足,不用后人挖空心思,变得hua样奖赏。
不过,却让韩瑞头痛起来,不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作文章,后世各种称职的评定,根本不合适古代的文官,毕竟经过千百年的展,无论是授勋、赐爵、升官,朝廷都有一套严谨的规矩,根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改动。
这个时代的各种礼法制度,未必是最好的,却是最合适的,韩瑞的三个提议,军校、武举、英烈堂,说白了,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