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六国曾与秦国长期为敌,所以《焚书令》第一条,就是要把六国史书统统烧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文学价值极高,是后世文学发展的源头,烧后仅存残篇。《尚书》是我国历代的政治论文集,上起《尧典》,下讫《秦誓》,记载了古代,特别是商、周两代丰富的史料,烧后仅存二十九篇。这对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来说,该是多么的不幸。在这不幸中的万幸是,有部分古籍,亏得有人冒死不烧,如《孝经》、《论语》、《尚书》的部分篇章以及一些诸子百家箸作,经伏生、孔鲋、孔腾等诸生以“壁藏之”。才幸得流传后世。这充分表明烧书是违反民意,大失人心的。
6.坑杀术士
时间公元前213年
人物秦始皇
正如学者张分田在其《秦始皇传》一书中指出的,“坑儒”的提法失当,应为“坑术士”,只是因为汉代独尊儒术,习惯从儒法斗争的角度把“焚《诗》《书》”和“坑术土”这两件有着一定相关性的事件牵扯到一起,“焚书坑儒”这个提法有着一定的误导性。如果说这并非专门针对儒生、儒学,那么这柱血案又是因何而起的呢?
这应从始皇方仙崇拜的浓厚情结说起。历代帝王似乎能够超越主宰一切,惟独不能超
越主宰自己的生命。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迷恋长生之术,晚年尤其醉心于此。一些方士投其所好,设法从中渔利,蒙骗官位钱财。前面我们提及,始皇好几次出巡都或多或少与方仙崇拜情结有关,多次被一些方士愚弄,像曾经为秦始皇找来仙书的卢生,就是这样一个儒生。
就在这一年,卢生又回到了正在渴望得到仙药的秦始皇的身边。他对秦始皇说:“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蒸,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淡。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才可得也。”
这番话的意思是说:臣等之所以寻求仙人仙药常常不遇,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阻碍着我们。臣等认为,陛下您要经常出来走走,这样可以避鬼驱邪;鬼躲开了,真人那样的仙人也就会来了。人主之所居如被为人臣者所尽知,也将有害于寻仙。所谓真人,能够入水不湿,遇火不燃,凌云气之上,与天地同寿。如今陛下您治理天下,还不能做到清心寡欲,臣等希望陛下的居处不要被臣下们知道,如此,则不死之药大概就能很快找到了。
秦始皇完全相信了卢生的话,对“真人”非常倾慕,表示要自称“真人”,不再称“朕”,并很快下令,将咸阳之旁200里内宫观用270条复道和甬道连接起来,以帏帐遮住,内设钟鼓,又强迫大批年轻美貌的妇女人内居住,各安布置,不准随便搬迁。皇帝住在哪里,哪里要严密封锁消息,若有人将消息走漏出去,则要被处以死刑。这个命令被严格地执行了。
为了寻仙求药,秦始皇将自己与群巨完全隔绝开来,与社会隔绝开来,于是,他所做的有关决策只能更不符合实际,使秦朝的政治统治更为专制,更为残暴,理所当然地要受到天下人的反对,其中也包括为他寻仙求药的方士和儒生们。
那个为秦始皇出主意的卢生同侯生和下里商议道:“始皇为人,天性刚庆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个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鲰死。然候星气者至地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聿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平心而论,侯生和卢生对秦始皇的评三价,固然有为自己寻仙不得而开脱的成分,但是,他们却也准确地揭露了当时专制政治的残暴和无人道,揭示了秦朝君臣之间那种大狗与小狗的矛盾,揭示了秦朝朝政已经腐败起来的实际状况。一番话可以说是义正词严,根本没有什么要“以古非今”的成份。
卢生等人弃皇帝而去之的消息对秦始皇震动极大,他咬牙切齿地说道:“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极,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
于是,奉了君命的御吏们开始严厉地“案问诸生”,诸生们只能以互相检举以求免除一死,但是杀气腾腾的秦始皇仍然亲自判决460余名“犯禁”的儒生死刑,全部挖坑活埋。同时还把一批人流放边疆。事发之后,长子扶苏认为今天下初定,远方的百姓还未归心,诸生皆以孔子之说为旨归,若将诸生处以极刑,恐怕要使天下人心不安,引起政局动荡,希望他的父皇改变做法。扶苏的意见显然是从维护政局稳定的角度而发的,联系到秦朝的暴虐统治在当时已不得人心,反对暴秦的情绪在社会上正在迅速蔓延的客观实际,这个意见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唯我独尊的秦始皇不仅听不进去,反倒怪扶苏逆拂龙须,一怒之下,将扶苏派往北边的上郡,到蒙恬的军中做监军。
世界历史大事记
随着罗马对周围地区的占领,附近的神也被吸收了。罗马人对被占领地区的神与对罗马本国的神同样尊敬。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新引入的神在一个专门的仪式中正式被邀请到罗马为他们建立的新的圣地。公元前203年,代表西贝莱的一个圣物正式被从它的原地引入罗马。此外,罗马的扩大吸引了外国人,他们被允许继续崇拜他们自己的神。密特拉就是这样来到罗马的,他在军队中很受欢迎,因此他的崇拜就这样一直被带到了不列颠。除卡斯托和波卢克斯外,狄安娜、米诺娃、海格立斯、维纳斯和其他一些小神也是随着罗马对意大利的征服来到罗马的。这些神有些是意大利自己的发明,有些本来来自希腊文化。后来每个罗马主要的神都找到了一个相应的、希腊更加人性的神,加上了他们的属性和神话。
延伸阅读
据说秦始皇曾派人秘密地在骊山陵谷中温暖之处种瓜。瓜熟之时,秦始皇诏令诸生人谷去观看,乘着他们对瓜评说不已争执不下之时,命令自上填土于谷,将儒生们活活埋于谷中,“终乃无声”。
从种瓜到看瓜,至少要几个月之久,显见得上述只是民间的传说。专横残暴的秦始皇杀起人来哪用得着这么费劲。400余名儒生在始皇帝的杀声中皆被坑之于咸阳。
“坑术士”的性质与政见、学术之争强扯关系毕竟有些牵强。只是杀人如麻,手段严酷;牵连无辜,骇人听闻。而这一切在专制制度的既定安排下又是那么合情、合理、合法,正如张分田在《秦始皇传》一书中所揭示的那样,“坑术士”是典型的社会性暴虐、制度性暴虐与个体性暴虐相结合的产物。
7.兴建阿房宫
时间公元前212年
人物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来咸阳求仕,愿为他奔走的人太多了,因而他的朝堂可谓济济多士,至少他的官宦队伍里比前代就得多设方士神仙家的职位,使他感到咸阳人多,先王给他留下的宫庭太小了。所以,他要建一个新的、与其皇帝身份相称的宫庭及举行朝会、庆典、决事之所。他说:“听说周文王都丰、周武王都镐,丰镐之间是帝王所都之地。”按周文王所都的丰邑在今陕西长安西北的沣水西岸,周武王所都的镐京在丰东,在秦时都属于秦始皇的上林苑范围之内。于是,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秦始皇便决定在上林苑中先建造阿房宫前殿,以作朝会之所,从而开始了大规模营造阿房宫的工程。
作为中国古代的著名建造,阿房宫令人吃惊的,首先是它的庞大的规模。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宫中可容万人。殿宇之高,足以使5丈高的旗子竖于宫中,周驰阁道,直达南山。秦始皇还下令在南山上的峰顶建筑了门阙(一说以南山之巅为门阙)。这是一种通常建在宫殿之前的建筑物,于高台之上建立楼观,一般左右各一座。另外还建设了复道,由此出发,渡过渭水,直抵咸阳,如同天极、阁道这些星宿穿过银河到达营室(星名)一样。
六国被消灭了,天下得到了统一;蜀地之山的树木被砍伐净尽,光秃秃的一片,而阿房宫却建成了。阿房宫覆了三百余里的地面,高峻的殿宇遮蔽了天日。宫殿群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向西折,直抵或阳。渭水和樊川浩荡的水流流人了宫墙:言殿群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曲折的走廊如萦回的缦带,滴水瓦似牙齿—般整齐地排列在屋檐,耸起的檐角恰似禽鸟之下啄。楼台观阙各依地势而建,廊腰曲折如钩心,檐牙相对似斗角。密集的殿宇如蜂巢和旋涡,司旋曲折,不知道有几千万个院落。晴空三云,飞龙缘何而降?原来是长桥横卧于水面之上;不到雨过天晴的时候,彩虹缘何而见?原来是架在空中连接楼阁的复道,斑斓如虹。置身其间,那高高低低的长桥复道使人无从分辨南北西东。台上传出的歌声响成了一片,使人充满了暖意,如同柔和的春光:殿内的舞袖挥动成风,使人感到了寒意,好像风雨来临之时那般寒冷。所以,即使在一天之内,一宫之间,也是冷暖不一,气侯多样。
阿房宫的外观如此富丽堂皇,宛如人间天上,而其内部的装饰又是怎样一番豪奢的景象呢?特别是居住在这一庞大宫殿群之内的人们,是怎样打发时光的呢?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荤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见之?亦不甚惜。”
六国统一之后,六国君主的亲属和妃嫔媵嫱们都成了阶下之囚,被迫离开了故国,被押送到秦国。她们做了秦皇的宫人,早晨以声歌,晚上奏以弦歌。当她们打开镜子梳妆的时候,就像闪烁起荧荧万点的星光;当她们早上梳理发髻的时候,那乌亮润泽的密发宛如绿云在舞动;渭河的流水涨起了一层油腻,是因为她们将含有脂粉的洗脸水倒进了河里;宫内烟雾缭绕,是因为她们燃起了芬芳的椒兰。忽然,雷霆炸响,原来是始皇帝的车驾在隆隆地驰过;车声越来越远,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宫女们把自己的肌肤容貌打扮得妩媚非常,长久地玉立着,向远处观望,企盼皇帝前来宠爱自己。有些宫女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盼望着,直到始皇帝死去,也未能得见君王。
那些六国合廷中无数的珍宝,都是六国的统治者一代复一代地从老百姓手中掠夺而来;一旦家灭国亡,再也无法占有这些珍宝,被胜利者都运进了阿房宫中。于是,秦宫中的珍奇宝器堆积如山,秦朝的统治者们也不甚爱惜,宝鼎被当作了铛,黄金被当作了土块,珍珠被当作了石子,随意丢弃。
秦始皇为了满足其无厌的淫奢之欲所修建起来的空前宏大而豪华的阿房宫,集中体现了他“日益骄固”的“独夫之心”。秦始皇眼空四海,他当然不愿意承认,无论多么高大坚固的广厦巨宫,总有摇摇欲坠、堪堪将倾的时候。
世界历史大事记
古罗马凯旋门是古代罗马纪念出征胜利、表彰统帅功勋的建筑物,起源于罗马共和国后期,帝国时期建造较多,一般赶在凯旋仪式举行前建成。外省的凯旋门还用于纪念城市奠基及其他重要历史事件,或者用来颂扬皇帝。
罗马早期的凯旋门多为单开间,立面大体为长方形,用券柱式构图,中央一个券洞,两侧立两对科林斯式或混合式柱子(见古典柱式)有很高的女儿墙,刻纪功铭文。券洞内壁刻浮雕,题材为战争场景或凯旋仪式。罗马城的第度凯旋门(公元82年建,见彩图)高14。4米,宽13。4米,厚4。8米,是这类凯旋门的代表。三开间凯旋门两侧也有券洞,但比较矮小。最著名的是罗马城的君士坦丁凯旋门(312),高20。6米,宽25米。
外省的凯旋门形式变化较多。维罗纳的雷奥尼凯旋门(公元前1世纪中叶始建,公元1世纪中叶改建),两开间,女儿墙上面还有一排小券。雅典哈德良凯旋门(130)为两层,下层一个大券,上层是三开间的梁柱结构,中央有三角形山花。
延伸阅读
阿房宫也叫阿城,本为秦国的惠文王所建,宫未建成即一命呜乎。后来,“始皇广其宫,规陕三百余里”。秦始皇在上林苑中建造朝宫,“先作前殿阿房”。这是说朝宫的前殿叫作阿房宫;可能因为阿房宫的名气太大了,人们逐渐将整个朝宫也称作阿房宫。所谓阿,就是近的意思;所谓房,就是“旁”,阿房即近旁之意。因为阿房宫建立在首都咸阳附近,所以暂时取了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