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晚到第二天的学校、单位,肯定有好多人都在讨论这个电脑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当然,所有人都默契的闭口不谈那个开越野车的惊艳美女。
最多说说那首神奇的歌曲,似乎被撩动了什么心弦的莫名感受。
心急的平京市民可以直接骑自行车去城东汽车厂的夜市,听上完整版。
感觉这条没车可卖的汽车广告,最直接的就是帮夜市打了广告,明显整晚聚集的市民都在翻倍。
秦羽烨状态好好的开唱时,全场寂静聆听的模样,让她简直想从HK搞个乐队过来伴奏。
大学生们就不用去听了。
被打满鸡血的他们,除了快马扬鞭的去开拓新省份新市场,也迅速把年底销售奖励是汽车的消息扩散到各地。
老程只剩下吃惊:“这合适吗?”
目前平京合资厂其实可以年产两万多辆212。
绝大部分都是部队、各种单位提走,标准的统购统销,然后极少数来厂门口买车的情况,所以资金基本都得靠上级拨付。
这就是计划经济的特点,工厂的目的不是盈利生存,而是满足国家指定的生产需求。
刚开始还能大家热情高涨的建设祖国,后来必然会变成摸鱼偷懒吃大锅饭。
效率低下完不成任务,那就加人加大规模,面多加水,水多加面,加再多都是一起吃大锅饭。
所以之前全厂一万多人,还没现在合资后四千人生产数量的一半。
更别提这四千人还要生产切诺基。
所以进口车型能生产好才怪。
本质上还是在制造212。
就这,212都供不应求,排队提车,写条子开后门提车。
很紧俏。
让卫东也很笃定:“把零售价稍微提高点,两万八千八,如果我们能在全国各地每年卖出去上千台,这也是几千万的销售额,这是让平京汽车厂赚钱纳税,没到你我私人兜里,你看上面会不会同意,如果真能上万台,那就是上亿规模,卖什么相机都不如卖车来得快。”
老程就不会跟朱厂长那样瞻前顾后,卖廉价相机他就已经尝到这种市场化的甜头:“行!”
拿出之前照相机大会战的劲头来增量扩产,他实际上也最适应这种计划经济模式生产。
让卫东又得叮嘱他生产流程要遵照外方那套来,212只是为了糊口,带动现有的配套厂生存,核心还是切诺基那边的生产发展。
唯有真正把切诺基国产化了,才能带来质的改变。
让大量工作关系属于“东升贸易”的高校生进入产线各环节参与,才是他寄予最大希望的核心。
安排好这些就准备到沪海去巡视下电子工业园区的建设进度,再抓紧时间回江州。
目前当务之急是要保证“以货易货”的千万美元级别外汇筹措。
电脑芯片、切诺基原产组件,都着落在这上面进口呢。
有点主公操心四面八方的感觉了。
而且以前家里有个人支撑,现在似乎只有这样忙碌起来,才能填充那点若有若无的空落落。
但别人肯定不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