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穿越1951四合院动画视频 > 第317章 因为命运更青睐于他(第1页)

第317章 因为命运更青睐于他(第1页)

外界的评论很多,有些批评十分尖锐,甚至还把李旭东在外交部领工资不上班的事都挖了出来,就像是后世的人肉搜索,不过只有李旭东不好的一面,好的那一面是爱国的香江商人捐献的,与李旭东有何关系。

“大家该上课上课,该讨论讨论,不要被外界的评论所影响。下面我们聊一聊华夏的干部。”李旭东站在讲台上,手上拿的是学员们送的香烟。

“干部这个词是舶来词,咱们国家一直是以‘官爷’、‘青天大老爷’相称的。各位‘官爷’,商鞅把文化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亲亲而爱私,第二种是上贤而悦仁,第三种是贵贵而尊官。商鞅认为上古爱私,中世上贤,近代尊官,是因为民道弊而所重易的结果。在秦朝采用商鞅思想取代周朝统一中原后,成为了我们华夏的官方文化。”

“我们拥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两家”,即儒家和道家。”

“儒家在治人和治国上强调两方面,一是“以德”,另一个是“以礼”,简称为德教和礼教,“以德”就是以德规范人的思维和思想,“以礼”就是以礼来规范人的行为。内部用“德”规范人的思维,外部用“礼”规范人四肢的行为,“克己复礼”即是克制自己符合社会的大礼,这也是儒家的核心观点,教你怎么做人做事。”

“道家的观点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的是世界观的由来及其由什么构成;道家的第二个观点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讲的是世界有阴阳两极,人也有阴阳两类,这是一种方法论,为的是怎样破解这个世界。”

“中央集权体制,从州、郡、县到中央,通过官来集权,实行金字塔结构,这样的社会必定导致“官本位”。现在,我们同样是依照着‘官本位’来进行集权的。”

“无为而治,也就是被动工作,一直是我们华夏官员的传统,就像庸医一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的医生,看看感冒这样的小病还行,可真要出大问题了,古代的官员最忠诚的表现就是死。”

“其实工作不是这么处理的,我们当了干部,就必须要有先见之明。怎样才有先见之明?就是不去被动工作,积极主动的把一件事的前因后果考虑清楚,这件事会带来什么后果,后果又会引发什么样的事端,一件一件的考虑清楚,这样做出来的判断,就是有的放矢了。”

“要说做官之道,你们的经验比我丰富得多,我也就是班门弄斧。下面我给大家出个题目,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之道。”

李旭东随手写下了一个后世常见的群众问题,办事被当皮球踢来踢去,谁都不负责。

这事儿在官员,尤其是这些高级干部眼里,几乎就没碰到过,他们想要办个事,只需要透露出去,马上就有人帮着办好了。可老百姓不同啊,有时候跑断了腿,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不断的请客送礼走后门。

讨论了两节课,倒是很热烈,也总结了不少办法,就是没人说到点子上。李旭东摇了摇头,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大字“政务大厅”。

“便民就是要真正的为老百姓着想,大家想想,为了办一件事,这个所跑一趟,然后材料不齐,回家准备材料,再来一趟,又去别的所盖章,可还是缺少了某些材料,一件事办下来,是不是脚杆都要跑细了?要是有了政务大厅,把办事所需的材料贴在墙上,每个窗口都是不同的机构,是不是只要跑一个地方就能把事情办下来了?还不用请客送礼?”

这节课听得那些学员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那么以此类推,我们的很多举措只要能公开透明,那是不是就能减少贪腐的发生呢?我们是干部,更是人,只要是个人,就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就有自己的贪嗔痴,谁都不是完人,谁敢说没用手中的权力给自己办过一件私事?”

是啊,当干部之后,随着级别的提升,围着自己巴结上来的人不少,有些有能力,又会做人的,提拔一下也不为过,有些人虽然名声很大,但没围绕着自己,自己没提拔他,这算不算大公无私?

“大家别看着我,我又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一样有自己的私心。比如我给邻居帮忙,把她们弄进了外交部做事,这事儿大家可以查得到。”李旭东并不介意公开自己的隐私,谁都有需要照顾和帮助的人。

“大义与小节,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孔子给弟子讲述管仲的事情,可以作为‘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的例证。给大家讲这些,就是要强调,我们是人,不是圣贤,有些私心是可以被理解的,就像是拾金不昧,我不偷不抢,凭本事捡到的钱,为什么要全部上交?为什么没人给我好处费?是不是道德层面和法律层面对我们的要求太高了?”

“再来说说大义灭亲,这些年里,大家在报纸上见到过很多很多断亲书,这算不算大义灭亲?相信你们都看厌了吧。为什么会这样?只是简单的趋利避害?大家可以回去想一想,该怎么看待过去这荒诞的十年。”

确实,这些年里,被打成了黑五类的人为了儿女着想,主动让孩子们登报断亲的不少,这个倒是可以理解,但有的孩子为了一己之私,主动和家人断亲,这就不能说是觉悟高了。

正是国家展开对过去十年反思的时候,他的思想超前,一句话切中时弊。一石激起千层浪,李旭东的话毫无疑问的又上了报纸。

以此为契机,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宣告了平反冤假错案的开始。而李旭东最关心的高考,也在第二天就就正式开始了考试,全国约570万青年参加高考。

不管怎么样,有了高考,华夏就会慢慢培养起属于自己的人才库,算得上是一个英明的决定。

只是看了各个省出的高考试卷,李旭东心潮起伏,这鲁省的语文题目是高考题么?出题的人有点太随意了,压根就没有动一点心思,基本就是随便弄一下就用来考试了,可以说是毫无准备,一点也不重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