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上午,陈晋回到了羊城,他本来想直接去机场,乘坐刚生产出来的一架运-6运输机去京城。
目前华夏空军最大的运输机就是运-5运输机。
运-5运输机是华夏自行制造的第一型运输机,由洪都飞机制造公司负责,其原型为s国40年代设计的安-2运输机。
运-5原型机1957年12月定型并首飞,1957年12月23日获批准成批生产。
运-5虽然小,但它飞行稳定、运行费用低廉,直到陈晋穿越前,它仍是华夏最常见的运输机,经常用于小宗货物运输、新兵伞降训练等,可见质量很不错。
运-5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它可以以非常低的速度稳定飞行,且起飞距离仅仅为170米。
但是对于陈晋来说,运-5还是太小了。
运-5乘员只有6人,民用型可以乘坐12人,最大平飞速度只有256千米小时,巡航速度16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4500米,航程845千米。
这性能还不如红鹰直升机呢。
所以在年初,陈晋就考虑生产一种中型运输机,用于在必要的时候运送特别行动队奔袭爪哇。
其实此时空军已经有计划研制一种运-6运输机,就是以s国伊尔-14m为原型放大设计,娄亚柳司令员曾向他提出技术支援的要求。
当时陈晋看了他们的方案,觉得很不靠谱。
伊尔-14m是s国制造的多用途活塞式短程运输机,1950年7月15日首次试飞,1954年开始投入使用,采用活塞式双螺旋桨型设计,翼展
31。7米,机长
22。31米,机高
7。79米,最大平飞速度
418千米小时,实用升限
7300米,巡航速度
32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
1785千米,机上乘员5人,载客
32人。
华夏一共从s国进口了49架伊尔-14m运输机,承担专机和国内的客运、货运任务,直到1986年后才逐步退役。
可以说,1972年以前,在波音-707和伊尔-62客机进入华夏之前,这49架伊尔-14m运输机,是华夏国内客运、货运的主力机型(由此可见当时华夏的经济多落后,客运量、货运量都非常非常小)。
谭润峰同志、安如山同志的专机就是这个伊尔-14m运输机。
空军原来的方案是把它进行放大,即机身加长1米,舱内座位数由伊尔-14的24个增至32个,机舱也由非增压改为增压。
但现在的华夏空军,既没有先进的材料科学,也没有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所以在陈晋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娄亚柳也没有坚持,而是想和陈晋合作研制运-6运输机。
陈晋知道运输机是华夏空军最大的短板之一,自然也没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