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的永宁郡主,能文能武,据说还上过战场,也是一位巾帼英雄。
今天这位赵太夫人之所以会穿着那一身出去,是因为她要相看孙媳妇,自己的大儿媳说了这皇后娘家的侄女儿,但是今天看着,此女不是良配,为人跋扈不说,还丝毫没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品行,竟然让一个年纪大的老人给她磕头赔罪。
可见平时是多么的骄纵了!自己不过是无意撞了她一下,就能那样,这以后成了孙媳妇,那绝对是能把家里搅合的不成样子。
这样的姑娘,他们赵家要不起啊。
倒是那位给自己解围的姑娘,很是不错,有勇有谋,又有善心,她得让人去打听这是谁家的姑娘了。
好姑娘要趁早下手啊,不然就被人抢走了。
赵太夫人又到了去面见赵太后的时候,他们这对姑嫂,严格说起来,都是既是姑又是嫂,从黄家来说,这太后是她的嫂子,她是太后的小姑子,虽然不是亲的,是堂的,可是也是不是?
而从太后的娘家来说,赵太夫人就是太后的嫂子了,而太后是赵太夫人的小姑子。
“大嫂,可别多礼,这里就我们姑嫂,平时见到个人就要给我磕头行礼的,我这几十年都看烦了,你可别这样了,咱们都是要入土的人了,大嫂和我多说说话。”
在赵太夫人面前。赵太后也不说哀家了。可见姑嫂感情很好。
“那我就不客气了,我这把老骨头也不经折腾啊。”赵太夫人取笑道。
“您那,身子骨硬着呢,我怎么听说,你还时不时的自己一个人出去?”赵太后问道。
“不过那么一两次,就被唠叨成这样。不过这次来,真是有事儿和太后您说说。”赵太夫人说道。
“大嫂,你说!”能劳烦自己这位大嫂过来说的事儿,肯定不是什么小事儿。
“皇后的娘家有意把她家的孩子许配给我们家的孩子,不过我心里有些不乐意。”赵太夫人说道:“那丫头我也亲自去想看过,太过娇纵,得理不饶人,赵家要是娶了她,以后就不得安宁了。“
事关赵家的大事儿,赵太夫人也不含糊。
赵太后淡笑道:“大嫂自己私自出去,就是为了相看皇后的侄女儿去了?“赵太后能想象这位大嫂是如何相看的,肯定是在不让对方知道自己身份的情况下相看的,因为这才符合自己这个嫂子的脾气,说这样才能看出真性情来。
赵太后有些感兴趣了,就让赵太夫人把这相看的事儿说一遍。
赵太夫人也想让太后出手,把这个皇后的侄女儿给解决了,就把那次的事儿说了一遍,“不是我看不起皇后的娘家,也许他们家有好的姑娘,只是这个姑娘实在是太厉害了,我们赵家要不起啊。”
赵太夫人倒是没有说她有些看中那个姑娘,毕竟不过是见了一次面,也不想把人家姑娘给推到风口浪尖里去。
赵太后淡笑道:“这样的姑娘,我们赵家是要不起。”
这话说出来,赵太夫人就放心了。毕竟这里面关系到皇后的面子。也只有太后出手才是最好。
☆、第154章 避出
赵太后是什么人;她的话是说一不二;况且她有下懿旨的权利,在宗室中选了一个还不错的人;直接给皇后的那位侄女儿赐婚了。
但是没有说给配个歪瓜裂枣;也算是过的去了。
这样以来;皇后娘娘也没有什么话说了;要是配个不行的,她还能说说,是太后有些不地道,可是这配了个不错的人,他们要是还说什么;那岂不是就太不像话了?
不过没有不透风的墙;皇后娘娘也大概知道自己的侄女儿冲撞了赵太夫人的事儿了;虽然不太详细,可是也有大办的事实了。
所以皇后娘娘的弟妹承恩侯夫人过来诉说心里的不平的时候,皇后娘娘心里倒是很平淡,说道:“行了,这婚事既然是太后她老人家赐下的,也是你们的恩典,就高高兴兴的去准备婚事就成,别在这里说些有的没有的。”
皇后娘娘虽然是大姑子,但是却是君臣之分,承恩侯夫人不敢再哭诉什么,只是这心里怎么就不舒服。
皇后娘娘接着说道:“在出阁前,好好的教导教导婉瑜,别让人说我们陈家教女无方!”
能够让一个老人家给她下跪磕头的姑娘,谁家会喜欢?
她都不好意思说起这个事儿,且人家赵家没有找婉瑜的麻烦,那就是心胸宽大了,不然你让太后的嫂子,永宁郡主给你一个黄毛丫头磕头,这谁忍得住一口气?
现在只不过是不想结亲而已,又不是还要婉瑜去给人家赵家赔罪去,这位弟妹竟然还哭哭啼啼的,觉得不满意,难道真的要让婉瑜的脸丢尽了才算是好了?
那时候可是整个赵家的姑娘都会没有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