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富五车,这词汇形容,非常有意思,令他们感觉很有新意。
一时间,众人对李志颖的态度有了不少的变化。
一个人可能会因为周围的人被暂时的孤立,但绝对不可能会永远被人孤立,只要他愿意破局。那就一定会破。
“前些日子,有人说我们文法大会。全部是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这个时候,柳如水继续说话道,“更说诗歌缺乏英气,不如我等写一些带有具有军旅沙场之风的诗,让别人见识见识,知道我等并非无力文人,各位以为如何?”
柳如水话音落下,众多才子顿时叫好。
诗歌,是很多才子喜欢的东西。
李志颖也懂一点,然而真让他作诗的话,那就难为他了。
可看到一些不怀好意的眼神,他心中却明白,如果不作诗,那么等别人刁难,就不太好玩了。
他既然要破局,不搞结仇的事情,不然索性当个文抄公,让别人认可他的才华,那么他再表现谦虚,就能化解别人的不良印象,可以结交朋友。
虽然李志颖也可以等人刁难之后再反击,然而这样做事情,爽是爽了,却结仇了。
他不是一个喜欢麻烦的人,能少一些麻烦自然是少已写好,所以脸上面带微笑,显得有些自信和舒适。
为了避免自己抄了诗歌以后,让别人玩不下去,李志颖并未立马出手,而是准备挑选时机,等有针对苗头出现的时候,立马将事情压下去,避免扩大化。
那玉京四艳并没有为难李志颖的想法,似乎也觉得李志颖第一个人作诗可能会影响文法会的进程,就让其他人率先作诗。
许多人开始作诗起来,然而都多数给李志颖感觉是打油诗,比如一些诗歌,质量烂不可闻:
“塞上战边关,横刀立马先;我有忠君情,战去百十年。”
“一剑灭蛮夷,边民共欢怡;教化一同行,百年享太平。”
这尼玛……
李志颖有种卧槽的感觉了,这都是什么烂诗歌?
不过,李志颖很快就平静下来了。
一个文法会而已,能指望多少传世诗歌?
纵观文明千年,传世诗歌终归是比较少的。
古代有名的诗歌不过千首,然而作诗总数没有个千万,那也应该有个百万了。
这么说起来或许有些夸张,但却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古人其实并未想想的那么聪明,传世诗歌的出现,也是需要运气和天赋的。
不说别的,就说清朝乾隆皇帝凡事必写诗,最后一辈子竟然写出了四万多首。
一个皇帝就四万首诗歌了,那天下那么多人,有多少诗歌?可以想象的出来。
读过乾隆的几首诗就知道,他的诗才实在平平,但是就是有一班臣子文人马屁力拍,以为十全十美。
后人评价乾隆诗多有涂鸦之作,如果弘历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因此诗歌很多,出名很少,这是正常情况。
真有什么文法大会,也别指望大家能出什么好诗歌。
现实就是这样子,绝对不是一些人想想的那么厉害,处处能有惊人之语。
李志颖努力让自己接受那些乱七八糟的诗歌,特别是一些人偶尔来了两句美妙的,结果却没办法继续下去了,他感觉这文法会也是崩溃大会了。
“李公子,诸位都已经作诗了,你能写出君子之道这样的文章,何不来一首?”在李志颖有些无语,笑容似乎有一些淡淡尴尬的时候,顾盼情走了上来,她的眼睛一眨一眨的,蕴含着动人的力量,整个人靠近时,仿佛盼人盼爱一样,充满一种感情,说话的时候,也充满了说服力,“大家对你,可是期待高了。”
李志颖闻言,微微思索一番,然后笑着说道:“好,我且献丑了。”
一听李志颖这么说,众人纷纷集中精神起来。
李志颖看了众人一眼,将轻蔑、期待、嫉妒等眼神收入心底,然后说话道:“来文法会路上,我听过一些人说过塞外之事,心中有所感悟,变有了写一篇名为:使至塞上。如今听得诸位佳语,心中更有领悟,终于成诗,请各位点评。”
这诗,还有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