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士族怎么想是一回事,商人是用脚投票的,他们是哪里方便就往哪里走。
那些人并不知道,商人被歧视久了,压抑的心态是非常重都。
这些商人发现一个开明的诸侯出现以后,都很乐意去这个地方做生意。
李志颖也暗中请一些士族出来鼓吹李志颖这个新式管理,说这是儒家文化对工商的教化。是一种儒家文化发展的象征,体现了儒道长盛不衰,无处不在都道理。
这种吹嘘,其实就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了。
学儒之人,自然要将儒家放在第一位。
既然是第一位,那么李志颖将儒家一下忠孝礼义思想,运用在工商之中,岂不是帮助儒家发展?你反对我,就是反对儒家!
逻辑上面。李志颖要建立一个说得过去东西。
当然有人会提出更高的逻辑反驳,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懂得这种简单的逻辑,说太多、太复杂。他们不懂,也不想听。
当然只是这样子还是不够的,需要让大家正确认识经济。
商人帮助物品流通的意义。李志颖也会请人宣传。
不过李志颖宣传是怎么一回事,哪怕风气还没有后面封建王朝封闭的汉末。此时各种迂腐的人也是不少,各种选择性听取意见、不给人辩驳机会的情况相当的严重。
在其他地方。李老板的名声其实是很不好看的。
可是,这些不好的名声,并没有全部指向李志颖。
因为……灵帝喜欢做生意,灵帝作为一个昏君,他那买官卖官的事情,绝对是一个黑点。
所以有人觉得这可能是何后和弘农王的要求,吕布一介武夫狗屁不懂,可能是听何后的……
当李老板听到消息,发现他竟然被人看不起到这程度,也是醉了。
当然这种情况,李志颖完全无所谓,压根就没放在心中。
不过无论别人怎么说,他都要走发展冀州的道路,要将生产力解放出来,让冀州的经济发展起来,可以为他提供更多的钱粮打战!
在李志颖大力推动下,冀州从镇北将军府这个冀州城开始,商人渐渐地多了起来。
规范商人,规范税收,李志颖在大理促进商业发展。
屯田、促进商业发展,令工部制造更多便民的东西,比如椅子、烧陶瓷、砖头等……
各种东西,陆陆续续的规范化出来了。
李志颖开始改造冀州、改变这里,当然他也开始收拾民愤很大的地主,特别是在行动上面公然反对李志颖的地主,他打击起来毫不留情。
有人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李志颖这一上任,大火就连续不断的烧起来了。
有些家族觉得利益受损,就开始反抗,甚至用各种恶心的手段来应对李志颖。
李志颖岂会让他们给欺负了?明着动他们容易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李志颖就让士兵化作土匪去做事情,将一些自以为是的家族硬生生的抹杀干净……
讲道理李志颖会,但如今时代,没有给他讲道理的时间,要发展,看不清楚形势的人和家族,都应该人头落地。
总之,在冀州,不服从李老板的,一律要想办法打服气了。
相比冀州这边有很多麻烦,并州那边就没有了。
吕布在并州有着极大的名望,虽然丁原死了,但是李志颖以继承者的身份出现,大多数人还是支持的。
并州靠近关外,接触的东西比较多,看法也比较实在。
李志颖许多举措下来,并未触及守旧势力太多的利益,他宣扬的好处有人听,因此并州反倒是最安稳进行改造的地方,一些人在发现失去部分利益以后,还能创造更多的利益,便也对新政更加支持起来。
不过并州地盘虽然不小,但是潜力有限,能弄的东西不多,所以最终改造以后所能够见到的好处实在是太少了,这里就不多说什么。
冀州城街道,李志颖正在这里行走。
李志颖接到消息,有人想要对他不利,正在寻找机会,所以他决定化被动为主动,来个引蛇出洞。
在外出行走的时候,他的身边却跟着一个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