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战事还在持续,大辽跟西夏交战,战情反复,耶律烈再次返回了战场,耶律隆绪也在边关一直未归。
少了两个男人的监视,赵如烟这段时期的生活反而是平淡而恬静的。
每天她除了拉着碧瑶,一起做瑜伽外,还跟她在庄园后面开辟出一块空地,准备栽种一些蔬菜瓜果。
她们辛勤地劳作着,渴望着会得到丰收的喜悦。她无法预料未来,也就不可能知道,不远的前方正等待着她的,又是怎样惊心动魄的灾难。
“哈哈,总算看到些成果啦!”碧瑶抹了几下额上的汗珠,双手插腰,看着辛苦了一下午,终于开辟出的菜园,笑逐颜开。
“那些臭男人,爱打仗就让他们打去,我和公主也不会闲着!”碧瑶皱眉嘟嘴,发着牢骚。
赵如烟看着碧瑶,眼中划过一抹异色,她总有种奇怪的感觉,觉得碧瑶提起耶律氏一族人,非但没有应有的仇恨,反而还有种女儿家的娇憨,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真像耶律烈所说,那些做军妓的女人,都是心甘情愿的不成?就算如此,碧瑶也不会露有如此表情,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赵如烟百思不得其解,碧瑶在身边催促:“公主,你快别忙了,这里已经差不多了,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我和她们全包了。你快进房里去换件衣棠,我让人送点茶和点心,你好好休息一下。千万别累坏了!”
赵如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听了她的话,正要回房休息。忽然看见一个小丫鬟站在不远的地方,探头探脑的似乎是有什么事情。
留意到赵如烟的目光,碧瑶也看到了那个小姑娘,连忙招手让她过来:“有事吗?”
另一边还不忘催促赵如烟:“公主,瞧你这一脸的汗,快回去休息,你现在很累了,不管是什么事情,都有我呢!”
赵如烟没有多想,只好先回房间了。
过了一会儿,碧瑶手里面拿着一封信走了进来。
她有些讶异地扬了扬手中的信,迷惑不解声地说道:“公主,今日府内的一个丫鬟出门,被人神秘兮兮地拦住,交给她一封信。说是你在大宋的亲眷亲笔写给您的,嘱咐她一定要亲自交给您。她不敢私自做主,就把信给了我。”
她在大宋的亲眷?赵如烟闻言异常惊讶。
她是大宋公主,在大宋的亲眷,难不成是父皇写给她的亲笔信?
碧瑶将信递到赵如烟的手中,嘴巴不禁张得大大的:“公主,这信该不会是皇上……”
赵如烟对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谨慎的看了看门窗都关好了,这才小心翼翼的打开信封。
将信的内容了然过目一遍,赵如烟眉头微蹙。
碧瑶忙不迭地问:“信上写的什么?”
赵如烟默然不语。
这封信的大意是她父皇秘密派遣了两浙知州的通判知事王有才秘密前往辽国营救她,这封信就是要她赶往其落脚处会面。同时还提醒收信之人,由于王有才身份特殊,此番是以普通百姓身份,秘密潜入大辽,因此必须慎之又慎。信看完之后,要马上毁掉。赴会之时,务必不要带其它人,且切记万不可告之任何人王有才来辽的消息。
信中提及她的父皇母妃,赵如烟清滢的晶眸掠过一抹黯然,宁静的心湖荡起浅郁的涟漪,勾起她对亲人的回忆。
碧瑶见赵如烟不说话,在一边干着急:“公主,究竟是何人何事?为什么要这样神秘兮兮的?”
赵如烟依照信上之言,将其扔进炉火中烧了。这才将信的内容简单地向碧瑶讲述了一遍,却略去了信上提到的人名和官职。
并非她不信任碧瑶,既然写信人特别提醒她必须这样做,她亦不能失信于人。
听了赵如烟的话,碧瑶惊得咋舌,想也不想,断然回答:“公主,你不能去。我不放心。”
挥挥手,她根本不容赵如烟说话,就紧接着说道:“就算要去,那也是我陪你一起去。”
赵如烟还没有说什么,她就抢着三次开口嚷嚷:“不用说了,你的安全最重要,谨防有诈,你说什么我都不会听的。”
面对紧张兮兮的碧瑶,赵如烟唯有苦笑。
“好了好了。他既然要我单独前往,必有他的一番道理。明日,我单独进去会面,但是你可以跟我一起去,你在外面等候,同时也保护我的安全,好不好?”
这样啊!碧瑶软了口气,她思前想后,小脑袋瓜里转来转去。
考虑了一大圈,也不多费唇舌了,终于点头:“好。我也要一起去,最多我不进去,在外面等公主出来。”
清风,明月,月上柳梢头,夜深人静后。
一个黑衣男人来到驿站外面的空地上,静静等待着。
夜风中,有幽暗的光随之摇曳,寂静的时间,若明若暗的光,衬托得诡异男人的脸庞一片阴暗。
一道窈窕的黑影缓慢地接近,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