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敌人,便是大胜!
--------------
但如果在草原上找不到敌人……
那些历史上频繁出现的北伐迷途是怎么来的?
因此,金国若要西征,必须提前准备粮草和物资。
……
江南!
原本繁荣富饶的江南,经历了白莲教和宋军的多次拉锯战,早已满目疮痍。
小桥流水的雅致已荡然无存,虽然尚未达到人迹罕至、鸡犬不宁的地步,但江南昔日的辉煌已然不再。
白莲教与宋军僵持不下,杨么亲自率军坚守前线,多次与赵构率领的宋军交锋。
虽处劣势,但战局颇有声势!
至少,蔡州、光州一线的防线得以稳固,宋军攻势受阻。
张晨风虽然焦虑,但他明白提升军队战斗力并非一蹴而就。
一群未经训练的佃农士兵,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
杨么的使者踏入秦国领土,与大宋截然不同的是,秦国的冬天依然繁荣。
到处是冒烟的工厂,忙碌的工人,一车车的肥皂、玻璃、水泥、布匹……源源不断地从工厂运出,通过秦国的道路送往各城镇,然后销往大宋。
一车车的工业品换来一车车铜钱和黄金,每天都有无数粮食和药材流入秦国,然后被秦国市场消化。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秦国对商人的税收方式与大宋不同,不在关卡征收,而是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征税。
税收悄无声息地进行,许多人甚至不知自己已纳税,而秦国却早已收到。
比如,农户到店铺购买布匹,秦国向店铺征税,从店铺利润中收取,而非直接向农户收取。
更令杨么使者惊讶的是,秦国的农田正持续改善水利,修整道路,开垦新田。
一片片荒地变为良田,一块块下等田升级为上等田!
秦国的田亩数呈倍数增长,相信来年粮食产量将实现跨越性增长。
杨么的使者来到京兆府,首次见识到报纸,并深深沉迷其中。
看着报纸上批评赵构杀害俘虏的报道,他感到一阵温暖,终于有人为白莲教说句公道话了。
尽管白莲教在起义,但赵构为何要杀害无辜教众?他们已经投降了。
不过,紧接着,杨么的使者突然领悟到什么。
报纸是秦国官方的喉舌,其表达的态度代表了官方立场。
既然报纸上对白莲教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