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掌柜笑道:“好叫公子得知,现如今乃是三两六钱银一石。”
他赶紧又补充了一句:“小店可是明码实价,童叟无欺,绝对不搞别家店那等大斗进小斗出之类的勾当。当然,公子若是您一次采买的多,在下保证,小店是定可以优惠些许的。”
话里话外的意思,你若是买的少,那就免谈优惠了。这位掌柜看上去虽然和和气气,一脸的圆团,说话却是滴水不漏。
“三两六钱银?”董策皱了皱眉头:“粮价还未曾下去么?”
徐掌柜一听他这么说,心下便是升起了一丝蔑视之意。若眼前这位真是大富大贵之家的豪门公子,岂会关心这些的?此人举止都是颇为的典雅有度,想来家族底蕴是有的,但怕是已雅。甚至门前台阶都没有,只有在门口有一尺高用来防水的牙子,上面一个挺大的门槛儿,现在因为碍事,挪到了一边儿去。客栈的门面楼两边是绵延的高墙,下面开的有门儿,不断有人进进出出。
就是一出普通客栈而已,其档次大致类似于后世的快捷酒店。不过这种客栈,才是经济实惠便宜,住的也舒服。
董策几人刚到,那店伙便是飞快的迎了上来,手里白毛巾在董策的身上虚拂了拂,也就是为其派去尘土的意思。很是热情道:“老客您来了,屋里请,屋里请。”
董策微微一笑,甩了甩手,进了大门。
进去便是大厅,里面十分宽敞,地上铺的是水磨青砖,清扫的很是干净。大堂向着街的那一面都开了窗子,因此屋里很是敞亮。里面摆了十几张桌子,这会儿正有许多人在吃饭,吆五喝六,大声谈笑,很是热闹。酒香和肉菜的香气混在一起,很是勾人馋虫。
董策扫了一眼,整个大厅之中竟然是座无虚席,生意非常好。看这些人的打扮,多半是南来北往的行商,说话粗俗,坐姿也不甚雅观,穿着棉袍子的也有,上好的皮袍的也有。还有的面前摆放了许多饭菜,他却是把鞋脱了,放在长条儿椅子上,一边抠着不知道多久没洗的脚丫子一边大口的吃喝说笑,浑然未觉。
穿着青色棉袄,肩膀上搭着一条白毛巾的小二不断的在大堂里面往来穿梭,手里端着托盘,上面酒菜香气四溢。有的则是站在客人的桌子边儿上,一张嘴儿一连串儿三十几个菜名儿便是报了出来,那桌子客人便是喝了声彩,让他自去招呼上七八个招牌菜。选菜是假,听这包菜名儿才是真。
市井之气扑面而来。
董策微微一笑,没想到这家客栈地理位置并不是极好,生意却是不错。想想也是,这阳和城南来北往的客商极多,对于这条线儿上的商人来说,此处乃是他们北上之前在大明的最后一站,实在需要好好调整,休养一下。还得仔细寻思寻思有没有拉掉的货物,需不需要在这儿雇一个向导,几个行脚,几头牲口之类为问题。
而对于从塞外归来南下的商人来说,此处乃是他们进入大明之后的第一座繁华城池,塞外苦寒,冒着冰刀霜剑,极大的危险从塞外回来,腰里缠着大把大把的铜,还不得好生犒劳自己一下?
更有许多人,把货物运到此处就算是完了,已经是结了账或者是处于结账回家的状态,因此也是出手阔绰。就算是有这许多,这家客栈如此兴旺,也定然是有些道理的。进了大堂左手边就是一处柜台,一个四分之一圆形,在角落里围成了一个圈儿。在柜台后面一处贴着墙放着高高的柜子,却并不像某些电视剧里面一般是摞的高高的酒坛子。酒坛子自在酒窖之中放着,岂会放在这里?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二七二 画上荷花和尚画
宽袍大袖,看上去颇有魏晋古风,而这打扮,却是标准的男儿打扮,女子很少有如此穿…
她虽是一身男儿打扮,但任是谁也看得出来,这是一位易钗的女子。盖因她那一张脸,着实是风情万种,妖冶的紧。肤若凝脂,细腻光滑,脸上敷了粉,眉毛显然是画过了,妆容也颇为的精致。
整个给人的感觉,便是妖,妖媚。而她这一身儿男装打扮,更是平添了几分风流的姿态。大堂中不少人,眼神儿便是有意无意的在她的脸上瞟。
而这女掌柜瞧到董策等人进来,却是眼前一亮,赶紧从柜台后面饶了出来,迎过来浅浅一笑:“贵客安好。”
董策瞧了她,只一眼,便知道这女人的路数和那位青禾轩的张妈妈怕是差不多的,那等地界儿出来,沉浸已久的人,身上那一股子风尘气已经是脱不掉了。不过这股风尘气,其实并不讨厌,就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桃子,分外的甜美可口。
不过他现在可没心情弄这个。
明朝末年是一个很怪的年代,保守而开放,但就算是如此,女人出来抛头露面做事的也很少。
董策没说话,王通道:“可还有上房么?”
那妇人笑道:“有的,有的,为贵客留着呢!上房是一日一钱五分银子,中房是一日一钱四分五厘银子。上房和中房,每日都免费供给两顿饭菜。上房是五菜一汤一壶酒,皆是荤菜。中房乃是五菜一汤无酒,荤四素一。客官若是住三日以上,则住店之日及离开之日,小店各自奉送上等席面一份儿。此乃贺席,您吃了贺席,前路似锦,做生意招财进宝,做官则步步高升。”
这妇人是做惯了生意的,尺度把握的极好,脸上挂着热情却不低媚的笑。加之口才极佳,一张红菱也似的小嘴儿开阖着,让人看了便是有些不忍相拒。这便是美女做生意的好处了,就算是囊中羞涩,也是要硬撑一撑场面的。
更何况,董策根本不差这些钱儿。
这一家的房价是很不便宜的,比董策第一次来阳和城时候住的城外的那家客栈足足要高六倍还多,但是这并不是因为它在城内而当初那家在城外。实际上阳和城的繁荣已经是城市约束不住的了,在北门和南门之外都是形成了大片的居住区,商业区,大户人家的宅子也有不少,极为的繁华。其地价成本,并不输给城内。
之所以跪了这?